原标题:当好“守门员”还要当好“疏导员” 我市加速建立常态化防控体系
值守人员演练防控快速反应流程
4月7日,全市13个城区中有12个城区为低风险区,但武汉市城区整体仍为中风险。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虽然疫情形势向好,我市却未丝毫放松防控力度,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正加速建立常态化防控体系,构筑起一道道严密的社区防线。9日,长江日报记者到部分城区、街道、社区和小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十里新城小区]
入口附近设临时观察点 发现异常症状人员可就近观察
“您好,您体温略偏高,请到临时观察点休息一下再测体温。”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汉阳区琴断口街星火社区十里新城小区看到,物业工作人员在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正按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进行一次模拟演练。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入口附近设有临时观察点,便于发现异常人员就近观察。一个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图就放在醒目位置,上面留有社区书记电话,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小区物业会立刻上报,通知街道派出应急小分队来处置。该小分队备好1台专用转运车辆、3名转运人员、5套常备个人防护物资,确保需要时能立刻行动。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在有备无患。”汉阳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李冬冬介绍,4月3日,汉阳区出台下发《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导则(2020第一版)》,包括一个通用守则和七个技术指南,涉及街道社区、办公和公共场所、商场超市、企业、客运场站和交通工具、学校、企业员工就餐等多个重点场所和场景,“压实防控责任的同时,也提供科学流程和相关培训,日常管理有章法,应急处置不慌乱”。
汉阳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共有376个小区,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已明确128个老旧小区由社区负责,248个物业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全区各小区坚持落实出入口管理岗位24小时值守责任制,坚决做到“一门进出、硬隔离”、设异常症状人员临时观察点,继续加强物业小区公共区域消杀保洁,并建立省外返汉、境外返汉等重点人员进入物业小区的健康监测清单。
[滨湖街]
巡查队成流动“百事通” 依靠党组织实现居民自治
“您这是去哪里?”8日,东湖高新区滨湖檀树岭村志愿者夏慧峰开着巡查车在村湾巡视,看到有村民外出,便仔细地询问。
“去五里界拿快递。”得知出行事由,夏慧峰赶紧劝阻:“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能不出门就别出门。快递我帮您拿。”村民同意后,快递很快送到了他的手上。
“不麻痹,不松懈,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有事联系村干部。”东湖高新区滨湖街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夏四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有部分居民开始放松警惕。为了最大限度避免疫情风险,街道倡导居民非必要不外出,组织了14支巡查小队每天7:00至19:00间在辖区村湾内来回巡视宣传,对无特殊事由外出人员予以劝返。
东湖高新区滨湖街是该区最早的无疫情街道。“曙光已现,言胜过早”,随着下沉干部及外部志愿者逐步撤离,街道的村集体干部、本地党员志愿者,仍然打起十二分精神战疫。
面对居民各式各样的出行需求,巡查队员总是耐着性子劝导,想方设法替村民解决问题。蔡王村有居民要跨街道去龙泉小区看几个月没见的孙女,巡查干部循循善诱:“您再等一等,现在出去有风险,对您孙女也不好。”方咀村种植大户胡老伯坚持要去五里界街道采购蔬菜种苗和肥料,巡查小队联系村里的“便民代购”点立即上门了解需求,第二天跑遍种苗点为他一一购回。
据了解,东湖高新区滨湖街共有1个社区、13个村级组织,改制中的村集体带头人均为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村党组织发挥作用、村民配合,在疫情封控、居民保供等方面,该经验非常“好使”。
“2个月都关得住,不愁这一时。为自己也是为他人。”大屋陈村居民陈之良说,每天看到巡查队的巡查频率较高,基本生活需求无忧,现在就是要管住老人的腿、收住娃娃的心,等待最终的战疫胜利。
[梨园街]
楼栋、电梯张贴健康码 方便大家上班出行提前做准备
9日7时20分,洪山梨园街华电社区沙湖小区迎来了上班早高峰。查看工作证和复工复产证明、扫描健康码、测量体温……社区书记査明娜与居民志愿者黄薇、李汉民、刘科等10名工作人员,在小区大门口值守,在早高峰1个小时内,便有近100名居民顺利离开小区,奔赴工作岗位。
动员居民志愿者,以应对下沉党员干部有序撤离,是华电社区的创新做法。査明娜介绍,该社区部分下沉党员干部已返回工作岗位,值守点位出现人员缺口,社区为此组织了17名居民志愿者,分成4个班组,与仍在社区的下沉党员“打好配合”,分时段值守。目前,居民志愿者值守早晚高峰,下沉党员则在上班时间“把好大门”。
洪山区梨园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复工复产与社区封控并存的“新常态”下,该街道已在华电社区等9个社区,全面动员居民志愿者,“组建更多核心居民队伍,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以应对日常封控要求”。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该街道作为无疫情街道,辖区常住居民5.8万余人,随着外来人员逐渐返汉,人员将逐步增多。街道统一制作的社区“通行证”还将继续沿用,除了复工复产人员,每家每日只有1人出门2个小时,采买必备生活用品。
同时,为了服务复工复产人员,该街道各社区已将“关卡”前移,在楼栋、电梯张贴二维码,方便大家上班出行前做好提交健康信息的准备。等居民开车到门岗的时候,测量体温、报房号就能离开,避免高峰期人车聚集。
[长堤社区]
劝老人等待上门退休年审 做好服务让居民安心宅家
9日10时许,江汉区满春街长堤社区聋哑老人潘奶奶来到值守点,想要出门。正在一旁的社区党委书记卫红赶忙迎上前去,当得知潘奶奶是想办理退休年审,卫红一边拿出手机打字,告诉她会通知网格员上门年审,一边将双手并拢比出手语里的“家”,让老人赶紧回家。潘奶奶得到答复后满意地回家了。
“社区做好服务工作,是让居民安心‘宅家’的前提。”卫红这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长堤社区是商住合一的市场型社区,现有居民500多户1000多人,其中80%以上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度较大。“随着复工复产,值守点每天有两三百人次进出。”正在小区门口值守的武汉市长江公证处下沉干部樊文,一边为从荆州返汉的朱先生办理回家的手续,一边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3月8日长堤社区被列入无疫情社区,但社区干部和下沉干部却丝毫不敢放松。一直在现场值守的樊文告诉记者,疫情向好,封控压力却在增加。“很多居民看到形势好转了,老想往外跑,但我们更要严守防线不放松。”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江公证处的10位下沉党员分工合作,进出居民必须出示复工证明、扫码、测温、记录等,一步都不能少。樊文介绍,他们每天还派专人巡视社区围挡是否完整。
“街坊们,非必要莫外出……”记者在值守点看到,一个“小喇叭”在不间断播放防疫政策,旁边立着一块白板,上面贴着醒目的宣传标语。樊文说,除了当好社区“守门员”,他们还要当好群众思想的“疏导员”,劝返无故出门的居民。上周,有位先生每日多次想出门,被阻止后情绪激动。几位下沉干部轮番做思想工作,告诉他疫情形势还很严峻,不必要的聚集容易造成风险,最终赢得了这位先生的理解,同意不再出门。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肖娟 李佳 龙京 曹欣怡 通讯员刘晶晶 杨书进 黄妮 邹冬妮 陈诚 李涛 刘露 统筹: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