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雄的人民”这样炼成——武汉保卫战启示录之二

蔡甸区志愿者在社区里宣传防疫知识 通讯员喻萌 摄蔡甸区志愿者在社区里宣传防疫知识 通讯员喻萌 摄

  “当、当、当——”4月29日上午的暖阳中,黄鹤楼千禧吉祥钟在沉寂98天后再次敲响。

  敲钟的是12位“战疫者”——医生、护士、民警、社区干部、志愿者、环卫工、快递小哥、教师……他们曾在疫情的战火中逆行,现在为武汉的重振祈福。

  黄鹤楼脚下,是威名赫赫的阅马场,辛亥首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站在黄鹤楼上眺望,两江交汇处是著名的龙王庙,1998年那场世纪洪水就是在这里败退。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疫情最严峻时谈到武汉“封城”,钟南山院士曾经眼含泪水。

  英雄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平凡人挺身而出、淬火而生。

  担起责任——“英雄的人民”站起来

  1月23日,农历除夕前一天,武汉关闭离汉通道,车水马龙的街道骤然变得空荡荡。

  这是危难时刻。除夕上午,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一位裹着防护服的医生在电话里大哭咆哮。这个像是处于崩溃状态的医生叫郑先念,武汉市第五医院急诊科主任。电话视频刷屏后,网友有一种解读:病人太多了!压力太大了!医生扛不住了!

  防疫战斗的号角吹响。要回到岗位去,回到疫情斗争最一线去!许多在外的武汉人,费尽波折也要“逆行”回来。

  郑赢瑜带着妻女在十堰过年。他的妻子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血管外科的护士。除夕夜,妻子得知科室几个同事病倒,哭着说:“你给我想办法,我必须回去……我不能做逃兵。”

  郑赢瑜打听到,像妻子这样身在十堰急着回武汉的医护人员,有上百名。他建起一个十堰返汉医务人员的微信群,送他们返汉。大年初二,第一批64人集合,经体温检测、消毒后,登上1辆大巴车和4辆私家车,向武汉进发。

  除夕夜,洪山区珞南街广八路社区党委书记王璧,也奔波在路上。没有航班、没有高铁,王璧拉着26岁的儿子,从成都驱车15小时赶回了武汉。

  大年初一上午,26岁的中学老师吴悠,骑着电动车在给人们送口罩。他家里养了一只长毛猫,所以囤了500多个医用外科口罩,当过兵的爷爷跟他说:“把口罩送给需要的人吧。这事不是一个人戴口罩就行,要一个群体、整个社会都戴上口罩,才能度得过。”

  在电话中咆哮大哭的郑先念医生,在平复情绪,打完电话一个小时,就重新回到岗位,投入激烈的战斗。

  情境令人泪下,但哭泣并不解决问题。“封城”是要在城内战斗,每个人尽自己的那份责任,站好自己的那个岗。唯有众志成城,同船共渡,互相守望,战胜疫情才有胜算。

  全体武汉人责任在肩: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总书记的话在感召着人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作家熊召政说,“我相信,曙光就在前面,但防疫的责任还非常重大,必须由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承担。”

  “英雄的人民打不垮,英雄的城市站起来。”武汉歌舞剧院歌唱家王丹萍说,“你行,我行,大家行,武汉不会输!”

  升起旗帜——“英雄的人民”汇聚起来

  战幕拉开,总书记说:让党旗在第一线高高飘扬,落实“网格化管理”。

  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一场对抗疫情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战场不只在医院,也在小区、楼栋、村湾,在城市的每一处。

  防疫专家说,如果社区这道防线没有把好,就等于不停地往疫情这个火堆里添柴火。

  党员干部们冲在第一线。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标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省市区三级下沉以及滞留在汉的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服从命令,奔赴社区一线抓防控,主动作为,服务群众。

  新洲区委党校副校长邱孝义下沉后,针对村民对管控措施的不理解,一一上门沟通。在他和村干部努力下,村民对阻击疫情认识得到提高,6名村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洪山区教育局下沉保利心语社区党员彭伟,被安排值守门岗。保安面对居民各种出行要求难堪其负,彭伟则显得游刃有余。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哪有什么全能选手!你把任务当战场,把困难当敌人,把居民当亲人,用心换位思考,就一定能做好。”

  “我们不是有自主知识版权的‘房管一张图’和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吗?为何不利用这个优势,制作一张地图帮大家‘认路’呢?” 市房管局下沉党员、高级工程师杨磊,用“房管一张图”制作出了“社区战疫地图”。

  “有了战疫地图,街区道路、防疫岗入口、楼栋单元、‘四类人员’所在位置一清二楚,入户排查再也不走弯路。”下沉国际城社区的党员说。

  社区党组织在发挥堡垒作用,每天给大家打气、鼓劲儿。

  “身在一线的我们已经连续工作十几天了,我知道每过一天大家的压力都会更重一些。可大家都在这个岗位上,仗总要有人打,前线总要有人上,不是吗?” 2月6日晚,硚口区长丰街长源社区工作人员黄凡,在社区微信群里发了一封信。

  长源社区11名工作人员有9名是女同志。辖区内有一户疑似病例,按照规定要进行集中隔离。社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居民仍不肯去隔离点。第二天想通了愿意去,小姑娘赶紧上报,确定转运时间。

  由于当天其他社区病人多,车辆一时没安排过来。 “你说让我们去,现在又说不去!”居民把火全撒到小姑娘身上。

  回到办公室,小姑娘没忍住,委屈地哭了。意识到工作人员心态不稳,社区党委书记方少华开了一个半小时的疏导会。“负面情绪不能一个人消化。有的同事需要休息调整,那其他的同事就要顶上来,只有分工协作我们才能坚持下去,才能胜利。”

  “非常时期,大家压力都很大,都有情绪,但我们是‘长源一家人’,有事情我们可以一起解决,一起去面对这场艰难的战役。”会后,黄凡发了信,没想到被同事截图,发到了朋友圈。不少居民点赞,说他们是“真心英雄”。

  居民们理解的声音慢慢多了。

  面对疫情,必须减少人员流动,把传染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公交、出租车、私家车都“封”了。有必要事出行怎么办?政府调派了310辆公交车、6000辆出租车(网约车),分配到各城区统筹管理使用。

  上午8时不到,硚口区长丰街丰美社区,55岁的网约车司机鲜必军就把车停在了社区门口。

  “鲜师傅,我们要去超市帮居民们买菜,您带我们一脚嘞?”上午9时,丰美社区的工作人员上了车。

  鲜必军说,先有国再有家,自己是从艰苦奋斗的年代过来的,明白“匹夫有责”的道理。在关键时刻,更不能因为害怕就退缩。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启动,专项招募志愿者,为所在小区居民提供食品药品代购代送等服务。

  “武汉市在招志愿者,赶紧报名!”2月23日,家住洪山区的年轻党员吴昊拨通了几个小伙伴的电话。3天后,吴昊和几名志愿者一起,开始送菜。

  住在武昌区沙湖小区的张乐喜,也当起志愿者。楼栋里住着一对80多岁的老人,不会用微信,每次给老人打电话询问需求,成了张乐喜的例行工作。和他一样忙活志愿服务的居民还有46位,每人分工不同,共同张罗着小区9个单元楼200余户的代购代送之事。

  “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宁可我们多跑腿,务必让其他人宅在家。”一位志愿者说。

  志愿者组织,在把动员能力发挥到最大。

  2月28日凌晨零时刚过,来自四川峨眉山市的两大卡车捐赠物资抵汉。然而,卸货的志愿者只有10人,急缺人手。他们紧急向一位“80后”武汉姑娘求助。

  这位姑娘在大年初一就组建了一支团队,自驾义务为医院运送社会捐赠物资。团队取名为“革命N块砖”,喻意“所有志愿者都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零时25分,姑娘在朋友圈发帖:“两辆卡车的货需要卸下来,有没有没睡的小伙伴可以过来帮忙!”

  不到半小时,30名志愿者闻讯驾车赶到。大家齐心协力,忙到凌晨3时半,将货物全部卸完。

  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疫情面前,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全球公共卫生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动员,

  组织起来——“英雄的人民”站成排

  “家里有体温计吗?量了就报下。没有的话,我们帮你测。”“封闭式管理,尽量不出门啊,谢谢配合!”一遍遍敲门,一次次重复,一个个记录。2月12日上午,武昌区中南路街丁字桥社区党委书记王丰带着网格员,逐门逐户排查。

  武汉是决战之地,打歼灭战,就必须摸清底数。只有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才能真正阻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这需要一张网,一张硕大无比的网。这张网下需要网格,一个个细致无比的网格,网格连接着每个人。

  中国式治理建立起来的社区基层组织及其网格,在通过街道/社区、社区书记/网格员,把人们组织起来。这是从中央到省市、到区、到社区、到小区的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治理体系。党的号召、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正是通过这样的体系,从中央贯彻落实到地方,又贯彻落实到最基本的每一个家庭。

  2月19日,是全市大排查的最后一天,落实中央明确要求的“应收尽收”攻坚战,正在持续。

  在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网格员们带着市区下沉干部在给空房屋贴上提示条。此次大排查中,发展社区排查出了120余户空房,均是租户返乡过年。

  为了及时掌握动态,社区为每户空房都贴上一张提示条:发展社区上门排查,家中无人,撕毁此条前请联系社区。

  “有住户陆续返汉,因为我们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所以他们进社区时要登记,这样,我们就会安排网格员提前在家门口等着,为住户测量体温后撕毁提示条。”社区书记刘德荣说。

  武昌区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下沉社区的2600多名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网格员、物业人员、门栋长、志愿者等,对1200多个网格逐一组建排查工作组,有的推动网络平台自报,有的逐户电话询问,有的门禁对讲,有的低楼层喊话,有的数据比对——各种“非接触式”排查,使所有住户、住户内所有人,都得以确认健康状况,无一遗漏。

  这张大网和网格,也形成了封控中的保供链:全国支援—基地生产—商超备货—公交或快递送货到社区,社区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则将生活物资分发到居民家中。米、面、粮、油、菜,就这样在“封城”的日子里,源源不断流入居民家中。

  “我们徐东店负责杨园街、徐家棚街、积玉桥街、梨园街、和平街共五个街道77个社区200多个小区。”在全市小区封闭管理后,中商超市徐东店店长李远涛遵照上级要求,对接社区留下手机号码,一天接几百个电话,接到手机烫手。“到凌晨一二点仍有电话打进来,我不敢关机,也不能关机。”

  李远涛带着员工成立了35人的团购组,分成5个小组,每组对接一个街道。通过微信接龙,落地社区订单。

  这张大网和网格,把人们连接起来,也把人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

  “抓住了居民的胃,就拴住了居民的腿。”这是江岸区台北街道桃源社区书记胡郡艳的心得。

  桃源社区有6个老旧小区。考虑到困难群众多,胡郡艳很早就想办法筹集爱心蔬菜。

  “免费发放蔬菜,居民们都很高兴,他们积极主动起来,帮忙联系物资,报名做志愿者。”胡郡艳说,“桃源社区有一名居民还通过华科校友会,帮社区申请到将近5000斤新鲜蔬菜,包括西红柿、四季豆、黄瓜、青椒等。”

  社区保障做好了,居民就发动起来了,加入到各种社区服务中。胡郡艳组建起了医疗组、生活服务组、后勤组、帮扶组、配送组、应急组等9支队伍,参加进来的居民有100多人。

  “大家一起加入社区大家庭,成为特殊时期同甘共苦的好伙伴。”胡郡艳说。

  各种自助、他助的组织也在社区外活跃起来。一家青海拉面馆店主马文德,每天为附近酒店的隔离人员提供热腾腾的饺子。他还把在汉的青海拉面馆店主组织起来,成立志愿队,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帮忙。

  “90后”小伙陈述杰发起成立了义助志愿自驾车队,为医护人员服务。“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我们要做英雄的武汉人。”陈述杰说。

  人人都是战士——“英雄的人民”众志成城

  人民是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千万武汉市民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

  做科学防护的自觉者,家家参与、人人行动。武汉人越来越清楚,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居家战疫,苦中作乐,武汉人玩出了花样。

  一群武汉乒乓球爱好者的视频上线,引来上百万次观看。他们用餐桌、盒子、竹竿自制乒乓球台,在家各种花式打球健身。

  “在家一样可以玩乒乓球,而且快乐的元素更多。既是运动也是游戏,至少可以让您开心起来。”一位乒乓好手说。

  迎战新冠疫情,“90后”在成长,人们看到“后浪”蓬勃向上的力量。

  “90后”华雨辰是青山区钢花小学一名音乐教师。大学时参加过“超级女声”,进过全国50强,上过央视舞台。

  她申请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队,成为二七长江大桥上检测值守的一员,配合交警检测来往车辆人员的体温。志愿者人手不够,好友王雪二话不说,从武昌赶来支援,陪她在桥上吹冷风。最长的一次值守,华雨辰在桥上站了8个小时。

  起初,她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阻拦。但后来,还是对父母坦白了。妈妈呆呆坐在沙发上,睁大眼睛问她:“怎么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跟我们商量?”爸爸说:“要不,我替你去二七桥上值守吧!”

  华雨辰和她的小伙伴们说:“我们不煽情,我们直接上,我们能吃苦,我们够坚定。不知道还要坚持多久,也不管需要多久,我们誓与武汉共进退。”

  迎战新冠疫情,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战壕,人们看到战士勇往直前的力量。

  陈细伟是京东一名物流司机,战疫中被公司紧急召回,给医院送物资。

  “怕哦,怎么不怕?”陈细伟说,第一次去医院送货,心里发慌。“但后来一想,医生护士们天天待在医院和病毒打仗,如果说他们是战士,那我们就是去送武器和粮草的。”

  “去医院送快递,见到医生护士时,我会跟他们说在一线辛苦了,但他们跟我说,‘你也在战疫一线’。”陈细伟记得,一个雨天,他给金银潭医院送去150箱牛奶。东西送到,刚往回走几步,一名护士拎着两箱牛奶追上他,让他把牛奶备车上,“来不及吃饭就先喝杯牛奶”。

  “每天很累,但心是暖的。”陈细伟说。

  汉警快骑队员林谭,白天在医疗机构周围维持秩序,下班就是志愿者,充当运送救援物资的搬运工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司机。林谭被朋友们称为“警医卫”。

  迎战新冠疫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们看到爱心温暖传递的力量,也从自己身上看到城市的荣光、人民的伟力。

  40岁的黄飞是武钢总医院医生,与病毒抗争10天痊愈出院。

  一天,他刷微博,突然看到正在一线奋战的一位女医务人员的求助:她丈夫需要血清,要采用血清疗法。第二天,黄飞就去医院,献出了400cc血。

  “我是医生。全国医护人员都赶来拯救我的城市,我用我的血拯救我的同胞,算得了什么?”黄飞说。

  献血的事,他没告诉乡下的父母和上初中的孩子。他说:“但我今后还是要告诉孩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要做个勇敢的人。爸爸是个医生,也是个战士,即使是受伤了,也要用自己的热血救人。”

  后来,那位女医务人员找到他的微信,转来了5000元,留言说:“感谢您伸出援手,我们无比感恩。”

  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告诉她:“您不要客气,谢谢您!我不要钱,我献血纯属自愿,真的!”

  不仅是中国,世界也看到了武汉保卫战中人民普遍被激发的磅礴伟力。

  “大家都被动员起来了,就像上战场一样。”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艾尔沃德在武汉看到的一幕幕,让他深为感佩,他说:“他们把自己视为奋斗在前线的战士,这是在保卫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

  3月10日,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来到了武汉战疫一线。他动情地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4月8日,离汉通道管控解除。大城重启,武汉涅槃向新。

  回望这场艰苦卓绝、令人百感交集的战疫,我们看到:中国人有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家庭与国家价值一体的伦理。因为担负起了责任,人民才成为“英雄的人民”。

  英雄的人民,是个有使命感的集体。

  英雄的人民,是个被先进力量带动起来的集体。

  英雄的人民,是被组织起来的集体,而一旦组织起来,他们就迸发出了无穷的力量,就具有了创造历史的伟力。

  这是发生在2020年上半年的故事:在900万人被封困在城中的艰难中,900万种心碎没有变成一场绝望,而变成了向死而生的勇气和坚韧;900万人成为了“英雄的人民”。

  长江日报记者王作晖 刘功虎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