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座海外矿山仅1座投产
在武钢集团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市场表现最为抢眼的则是邓崎林一手主推的海外矿山资源扩张规划。
2008年,完成了重组鄂钢、昆钢和柳钢后,武钢集团的钢铁主业产能已从以往的不到900万吨拓展到3000万吨。而当时全国铁矿石均依赖进口,地处内陆的武钢集团的铁矿石运输成本比其他企业更高,每吨能高出200元左右,邓崎林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而此时,国内企业陆续开始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寻找购买铁矿石资源,或计划进入海外铁矿投资,邓崎林也准备进入这一领域,其当时对外的解释是:武钢集团的铁矿石进口依赖程度达到了85%以上,如果算上并购后的三家企业(鄂钢、昆钢、柳钢)可能还要加大,如果一味依赖进口,企业发展太受限制。
但当时海外并购矿产资源对很多钢企来说都还相对比较陌生,“一来是当时的铁矿石价格还相对较高,成本投入大”,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指出,另外,海外的市场环境与本国环境区别很大,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风险也让很多企业都踌躇不前。
在武钢集团内部,也曾对这个项目的展开了讨论,“最终还是听从了领导的指挥”。上述武钢集团内部人士指出。
在这种规划下,武钢集团先后通过股权购买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全球先后布局了8个矿山,锁定的海外权益资源量达到数百亿吨。按照邓崎林的规划,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武钢集团的铁矿石将在2015年达到自给自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铁矿石的品位相对并不算高,在武钢集团曾公布出来的各矿山详细情况的报告中,相关矿山的矿石品位大都在20%-30%之间,邓崎林还曾计划将这些资源注入上市公司,完成武钢集团矿产资源的整体上市,但最终因为股价倒挂未能实施。
目前,武钢集团通过辗转的方式收购的利比亚矿山一期项目已在2014年投产,二期项目正在继续建设中位于澳大利亚的威拉拉铁矿石也在正常运行;但其他矿山则仍处在探矿期,也还遭遇了当地的政治风险的干扰,比如其在巴西投资的MMX矿,就被公告停止开发,在加拿大投资的Bloomlske铁矿也已停产。
不过,海外铁矿投资不如预期的并非只有武钢集团一家,上述分析师也指出,包括攀钢钒钛、中信泰富等企业的铁矿投资目前也都还未收回投资成本。
争议非钢产业
围绕在邓崎林身上的另一个焦点,则是非钢产业的拓展。
武钢集团计划斥资390亿元拓展“养猪”业务的事件曾被澄清属于媒体误解,但围绕在武钢集团身上的在非钢产业的拓展,曾经被视为武钢集团抗击整体钢铁行业低迷的一大举措。
2012年前后,武钢集团开始在主业之外的业务拓展,其先后试水天然气、物流、甚至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业务,“只要能做的业务我们都去做,”武钢集团内部人士曾透露,领导的思路是只要能盈利,可以鼓励去开拓或拓展。
这种“不务正业”曾引发诸多人对武钢集团的质疑,但邓崎林在多个场合对外解释中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盘活存量资产,并非放弃主业。根据武钢集团对外公布的数据,2014年,集团非钢产业超过主业,在集团利润中占据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缓解了集团钢铁主业不断下滑的尴尬。”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情况则是,武钢集团的钢铁主业的竞争力却不断下滑。以武钢股份此前的拳头产品硅钢为例,在刘本仁主政期间,武钢集团的硅钢市场占有率达到80%左右,其他钢企基本没有涉足这一业务,但到现在,这一数据已降为40%左右。
而在武钢集团内部,核心人才也有流失迹象。“比如研发硅钢产品的专家,还被同行挖走。”武钢集团另一人士透露,邓崎林当权下的武钢集团,内部管理相对严格,薪资水平等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大,部分核心人才先后流失,钢铁主业上的创新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