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板魏显庭也要客串“店小二”的角色图为:老板魏显庭也要客串“店小二”的角色

  昨日,武昌徐家棚的一家面馆,午餐高峰时,“店小二”魏显庭谦恭地给每位客人端面端菜。这位戴眼镜身着枣红色工服的微胖小二,曾是武汉一家知名火锅店的店长,同事都亲切称他“魏妈”。

  他今年36岁,监利小伙,做过IT,当过老师,2013年底从火锅店长的位置抽身而去,放着安稳高薪工作不要,到千里外的镇江起早贪黑学做锅盖面。一年后,他携手6人在徐家棚创办面馆,重出江湖。

  远赴镇江拜师学艺

  “离开亲手创办的火锅店,主要是想学更多东西。”魏显庭说,很早就有开店的想法,后来在朋友们的建议下,转向利润空间较大的面馆。

  2014年1月起,魏显庭辗转考察重庆、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最终盯上了镇江老城区一家24小时营业的锅盖面馆——锅盖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方圆1公里内,10家锅盖面馆,这家人气最旺。

  这家的锅盖面为啥受吃货热捧?走,去拜师学艺。

  起初,店老板对戴着眼镜的魏显庭心生疑虑,但魏显庭三次登门拜访,老板终于答应。

  好不容易争取到学习机会,还要支付学费,去年2月到3月,魏显庭每天工作学习12个小时,学揉面、压面时,就从下午5点到凌晨5点;学下面给佐料时,从上午10点到晚10点。

  去年4月学习结束,魏显庭并没有急于回武汉,而是选择回到与镇江一江之隔的扬州开店。

  扬州开面店小试牛刀

  扬州开店,不为赚钱,只为小试牛刀。师傅就在江对面,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邀来曾经共事的小伙伴雷少芹和陈凡,去年5月8日,三个臭皮匠打造的扬州店开业。这一天,魏显庭记得很清楚。

  三人吃住都在店子里,练练手只卖面,炉子也是学的师傅烧煤炉,全盘复制。“‘魏妈’将学的面技手把手传授给我们,但我们还是闹了一些笑话。”回想创业初期犯的错误,雷少芹说,“魏妈”还是很宽容的,有时面都没下熟,他反而安慰我们多练几次就好了。

  虽然店面位置不是太好,但回头客多,客人也提出很多建议,比如面条厚了宽了,劲道不够,就边做边改。“回头客渐渐多起来,说明大家对我们做的面还是点赞的。”

  经过半年练习、磨合和改进,去年10月底,魏显庭和两个小伙伴决定收官回汉。“没有使出全力,因此利润一般,每月万余元吧。”魏显庭坦率地说,回武汉才是真刀真枪上战场。

  打造武汉版锅盖面

  回汉后,魏显庭先忙着选址。“就像找对象,很难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我这个店的选址不算最好,但非常合适。”在徐家棚开店,魏显庭说主要是人流量不错,租金不算太贵,还没转让费。

  在武汉三镇选址耗时三个月,今年1月,他偶然转到徐家棚,发现了这店面。“下雪天,早7点至晚7点,我就坐在车内用计数器计算人流量,有1万次。”魏显庭说,小区四周环绕,旁边有个菜场,隔壁左右还有几个做餐饮的,人气和餐饮气候还行,就这么定了。

  经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4月初,没有举行开张仪式,这家面馆就低调迎客了。

  魏显庭虽然学的是锅盖面,但该店并没打锅盖面的旗号,这是魏显庭将其本地化了:各种汤面的配方和锅盖面一样,但在佐料和色泽上加以改进;热干面是武汉人的最爱,做餐饮当然也少不了;武汉人不可能一天三餐都是面,所以还有小碗菜供选择。

  磨合两周后,魏显庭才在周边小区和网上发优惠券。8周来,客流量和营业收入增长了60%,而且八成都是老顾客。

  未来计划开连锁店

  计算机科班出身的魏显庭,搞过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培训机构当过老师,人生的航向又来个急转弯,到全国知名的火锅店打工学餐饮,再和几个小伙伴在武汉成功“复制”了一个火锅店,如今又打理一家面馆,是不是太折腾?

  魏显庭坦言,创业是为追随自己的内心。相信这个面馆经营好后,会开启连锁模式,他对此信心满满,早在去年4月份就注册了面馆商标。“当然,创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看问题要高远,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若每天计较业绩和小伙伴的表现,那日子怎么过?”

  十几年来,变换好几个角色,家人怎么看?魏显庭的妻子金女士说:“刚开始,的确有些不理解。他在镇江扬州的那一年,小孩刚上小学,我要忙里忙外,但慢慢我的心态在改变,觉得人一辈子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无论结果如何,投入时间和精力,享受了快乐,都是值得的。”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在魏显庭看来,除了勤奋学习,还要玩转朋友圈,朋友的指点、帮助,才会让奋斗绽放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