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与陆地黄金72小时无可比性
地震会升级到72小时的黄金救援,这样一个倾覆的船留给生者的黄金时间,是否有一个说法?还是每个船状况不一样?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的教授朱玉柱说,应该说没有这个说法,在水里的话,它的环境对人身体的伤害远远是大于陆上,所以所谓海上救援的时间,尤其是翻扣船舶,主要是它可用的空气量也就是氧气量多少来决定的。
除了缺氧,另一个挑战的就是低水温。虽然已进入初夏,但是1日晚事故发生时长江水温可能只有几度,普通人在这样的低水温中一般最多能撑到30多个小时。
朱玉柱表示,对于翻扣船舶的救助国际上通行一个就是潜水员下潜,进行引领,再一个就是进行切割水面上的救援,但是切割救援首先船舶要固定才可以,那么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实了之后,我想现在进行切割,应该说还是挺有希望的,应该说有机舱的船员可能在此有一些存活的可能性。
□分析
五大难题困扰水下救援
救援现场的200多位潜水员轮番下水,搜寻可能存在的幸存者。“救援现场情况非常复杂。潜水作业难度很大。”负责现场水下救援指挥的中国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说,水下救援困难重重。
◎困难一
能见度低
李其修说,长江水比较浑浊,再加上连日暴雨,加重了水的浑浊度,潜水员在水下的能见度低,视距短。一次下水要呆1个小时左右,目前,潜水员基本靠手来探查,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在浑浊的水下什么也看不见,给摸排带来很大难度。
◎困难二
水速快
正常情况下,流速超过1.5米/秒,按照潜水规定就不能实施潜水。但现场实测显示,暴雨之后,长江流速加快,除靠近岸边的一侧流速相对较慢外,沉船区域部分位置水流速度高达1.8米/秒。“救人是第一要务,虽然危险,潜水员仍然冒险下潜。”李其修说。
◎困难三
水温低
和地震等岸上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不同,虽然进入初夏,水温在20摄氏度左右,但潜水员长时间在水中停留,身体仍会感觉寒冷。不适感增加后,将直接影响救援效率。
◎困难四
被救人员情绪失控
李其修介绍,由于长期被困在黑暗、寒冷的水中,不少幸存者身心受损,基本处于心理崩溃边缘,在见到潜水员后会出现死死抱住潜水员、对正确救援指令接受度较低等情况。潜水员在找到生还者之后,要和被救者做简单的沟通,还要指导救援者正确佩戴潜水装具、获得正常呼吸,更重要的是,还要确保顺利通过狭窄通道,把生还者带出。
“但在极端环境下,很多患者依从度低,很难正确接受指令。”李其修说,为了尽快解救生还者,潜水员官东在前一天的救援中解下自己的呼吸装备给生还者系上,和伙伴配合以最快速度将生还者带离,为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困难五
水下环境复杂
“对潜水员来说,直上直下是最安全的。”李其修说,但因救援需要,潜水员必须深入船体,其携带的管子、绑在身上的信号绳等非常容易被沉船内的门板、机器等杂物缠绕,一旦锋利的杂物损害救援设备,会对潜水员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尽百倍努力。距离“东方之星”仅5米之遥的新华社记者刘景洋介绍,虽然不少潜水员整整30个小时没有休息,身体极度疲惫,但仍然一次又一次地下潜,一个房间接着一个房间地摸排可能存在的幸存者。能打开的房间都要打开排查,实在不能打开的就通过敲击传递信号、探寻生命信息,他说,“在船舱分布示意图上,每一个被摸排过的房间都会被打上一个钩,确保没有遗漏。”
图/文据新华社央视
(原标题:海军三大舰队 均派出救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