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胜江文胜

  楚天时报讯 江文胜是一名农民,只念过初中,年近四十的时候捡起搁置二十来年的笔写起了文章。多年的追求和历练,他采写的纪实作品连续3年被全国知名刊物《知音》刊载,连续3年成为该刊的签约作者。

  昨日,已发稿500余万字的江文胜告诉楚天时报记者最新情况:一篇新的纪实作品已被《现代家庭》10月A版采用。

  多年疏于笔墨,处女作是农业论文

  江文胜,1963年出生于大冶市陈贵镇江添寿村油榨铺湾。家境贫困的江文胜儿时特爱小人书,一踏进校门就喜欢上了语文,他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陈世锦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因此,他也做着作家、记者梦。

  1981年中考,偏科严重的江文胜名落孙山。为了谋生,他到铁矿推板车、拉铁筛、扬齿镐,他的双手和双脚不知磨出了多少血泡,但他从不叫苦叫累。

  1982年下半年,他到大冶师范一建筑工地学泥工手艺。没干多长时间,他不小心从8米高的空中摔了下来,摔断了右大腿,手艺没学成,倒拄起了拐杖。在养伤中,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河南省焦作市安阳城钟表技校招生。腿伤刚好后,他便千里迢迢去该技校报名学钟表修理技术,学成后他回家乡修了好几年的钟表。

  1994年,江文胜又学会了食用菌栽培与制种技术,种起了食用菌。但终因受到人力、资金等的制约,他没能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1997年,江文胜转行,开始引进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这期间,他撰写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和食用菌栽培制种技术等论文,相继在《农家顾问》、《专业户》、《湖北农民报》等报刊发表。

   坚持写文章,和家人长期“战斗”

  2000年1月的一天,江文胜无意中翻开了一本《知音》旧杂志,浏览了一篇题为《壮士之女,阴影岂能遮住爱情的阳光》的纪实文章。他既被宋小娥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所感动,也被她丈夫田才元的大情大义所打动,更为夫妻俩在家境极其窘迫的情况下搞文学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流下了热泪。他想,何不自己也提起笔写写文章,搞不好还能圆圆少年时代的作家、记者梦。

  2000年1月14日,他首次向《知音》杂志投了第一篇纪实稿,稿子一个月后被退了回来,编辑在信中叮嘱他多看一看《知音》。首次失败,江文胜并没气馁。他迅速赶到邮局订阅了当年的《知音》。

  江文胜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文章,一两次投不中,家人还可理解,但他多次不中仍我行我素,家人就忍不住了。父亲说:“你只念过初中,十几年来既没看过书,也没动过笔,写文章哪有这么容易?再说,你现在已有了一个家,还有3个儿子,现在搁笔还来得及,不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全家人怎么活命?”反对得最厉害的是他的妻子:“你能发文章,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为了写作,江文胜差点跟父母闹翻,几乎跟妻子离婚。他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辩解,家里人不信他那一套,他就保持了沉默。不管妻子说什么,他都充耳不闻,仍我行我素写他的,到了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江文胜也把话说绝了:“除非你把我弄死。”

  江文胜白天要干农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写,夏天农活忙,很难挤出时间;冬天农活较闲,每晚可写三四个小时。他巴不得一年四季都是冬天,更巴不得自己有特异功能,一年到头能不睡觉。

  江文胜已记不清家人到底发了多少牢骚和埋怨;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歪在书桌前的椅子上睡到天亮;更记不清自己的脸颊上流淌过多少泪水和汗水。

  编辑的鼓励,增添了他的信心

  江文胜并不是一味盲目地写,而是想方设法向别人请教,让对方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利改正和充实。

  江文胜怀揣着几篇稿子,去请教在初中时教过他语文的陈世锦和王能贵两位老师。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他的成绩,也指出了文章中的不足,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他又去拜访了附近的两位文学老前辈余炳贤和王忠刚。两位老前辈热情地鼓励他坚持。《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的编辑王恒绩和《知音》杂志的编辑江能超在给江文胜的退稿信中,均对他的文字功底进行了认同,并对各自刊物的用稿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鼓励他有方向性地努力。王恒绩甚至给他说起自己努力三年没发表一个字的故事,并称“等着你的稿子”。《知音》编辑赵美萍在给江文胜的信中说:“江老师,你的文章之所以不能在我刊发表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题材把握不当。我们需要的故事要大气、厚重,有浓郁的生活和时代气息,有较强的可读性、故事性,还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耐人寻味的主题。因你身处的环境限制,使得你的可写素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你的写作水平很到位,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很好的写作素材。只要你认真挖掘生活中动人而鲜活的故事,只要你按照我刊的风格、要求去写,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接到发稿通知,他嚎啕大哭

  得到鼓励和支持,江文胜看到了希望,也为此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有次,江文胜采访回来,到大冶马叫时,天已伸手不见五指。他舍不得租十几块钱到陈贵的摩托车,便一边步行一边半路拦客车,可没有一辆客车停下。当他经过一个村庄时,黑暗中突然蹿出一只狗,拼命狂吠追赶他,他只得甩开像灌了铅的双腿向前冲。此时的江文胜,心情五味杂陈,万幸的是,他最终甩掉了那只狗。

  有时,江文胜的头脑里也闪现过这样的念头:我到底为了啥?干吗要受这么多的苦、这么多的累、这样的惊吓?让家人为我担惊受怕、牵肠挂肚?还要被外人甚至是采访对象不理解?但这一念头被要圆梦的信念给摧垮了。

  自从迷上纪实写作以来,他没看一次电视,没摸一次牌。他与乡邻几乎无话可说,却踏平了近两里远的邮局的路。有人取笑他,如到邮局的那条路要交过路费的话,他非得拆房子卖不可。

  有朋友戏说江文胜像民国时的黄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也有朋友笑他是吃饱了撑的,丢下好好的手艺不去挣钱,却去干这种赔本的买卖。江文胜也考虑过,如就此搁笔,就叫半途而废。既然骑虎难下,江文胜决心学学楚霸王,来个破釜沉舟。

  2001年9月23日,是江文胜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天,他收到了《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王恒绩编辑的一封挂号信,说他的纪实稿《农家寡母抚养出三个大学生》已发第12期。看到信的江文胜嚎啕大哭,满腹的心酸和痛楚得以痛快宣泄。

  一发不可收大稿连续3年上《知音》

  第一次发表纪实大稿以后,江文胜好像顿悟了,写作进入了高潮。迄今为止,江文胜的文章已刊载于《知音》、《知音传媒》、《爱情婚姻家庭》、《羊城晚报》、《伴侣》、《小小说月刊》、《阅读》等多家报刊,累计发表500余万字。连续3年在《知音》发纪实大稿。2012年《知音》11月下半月版,发表《住在残冬的母子俩,我的爱人飞速扑来》;2013年《知音》9月月末版,发表《我奔跑我健康!换肝大学教师征服马拉松》;2014年《知音》2月月末版,发表《蒙眼给瘫痪儿媳洗澡,“最美公爹”爱的高度》。

  如今,他妻子不无感慨地说:“我算是服了你。”

  而他并不满足,已经连续3年签约《知音》的江文胜对记者说:“争取明年在《知音》发稿4篇,成为该刊永久签约作者。”

  《知音》编辑戴志军说,“历来各行各业都有‘科班’与‘野路’之分,这是数千年来我们这个社会的约定俗成。我为年过半百的江文胜不服老、不服输、敢于追求叫好,他近乎‘野蛮’的成长经历,值得包括我在内的所谓‘科班’者终生学习。”

  □楚天时报记者段兵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