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

  如何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方案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等方面做作出部署。

  湖北省将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严控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扩张。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

  居民不出社区,也将享受到签约服务。签约医生或签约医生团队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慢性病患者可以由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医疗机构在健康管理、专家服务、医保报销等方面为签约家庭提供优惠。

  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上,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此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畅通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地方病转诊渠道,实行归口管理,可不受转诊率的限制。

  此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也会有“联动”。湖北将建立基于远程会诊后的再转诊机制,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鼓励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对需要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患者,通过制定和落实入、出院标准和双向转诊原则,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顺畅转诊。

  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推进双向转诊规范方面,方案提出,对常见病种转诊进行规范,逐年扩大病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尊重患者就医习惯和就近便利的原则,选择多家定点转诊机构,签订转诊服务协议。湖北省医疗机构逐步实行网上预约转诊、电子病案(病历)传送,并与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网络互连互通。

  湖北省将构建急慢分治转诊机制,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科目和诊治能力的患者,就近转至二级医院。重点畅通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下转渠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康复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就近直接到二、三级医院就诊,病情稳定后且符合向下转诊指征的患者,应转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接续治疗、康复治疗。

  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将下沉。通过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引导城市医院(含县医院)医生到基层从事医疗服务,提高基层首诊能力。采取建立医联体、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完善薪酬制度、落实职称晋升前到基层服务政策等措施,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量化人才培养、技术带动、双向转诊等工作内容,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为发挥好大型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关键作用,方案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约上级医院时,必须先进行基层首诊;逐步提升预约挂号量占全部挂号总量的比例,提高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特别是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城市三级医院对需要住院治疗的预约转诊病人设立绿色通道。

  2016年分级诊疗工作目标

  1.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相关配套政策,规范分级诊疗转诊流程,制定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8%

  3.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8%左右

  4.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的比例≥70%

  6.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分别达到38%、35%以上

  7.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95%、95%、80%、6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