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不仅仅是淘汰落后产能,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命题下,还要求从生产到营销方方面面的变革。
印象中的武钢,遭遇寒流,满是落寞。但是走进武钢营销中心,应接不暇的工作状态多少让人有些意外,重点工程部部长陈建和刚刚送走一批客户,办公桌上的电话又开始响个不停。
眼前的火热景象,是一时的“回春”,还是冷却后的锤炼,武钢人建议,从营销看起。
武钢营销中心,去年年底才刚刚成立,在武钢现在的定位中,营销是改革工作的龙头,龙头舞起来了,其他供给侧改革才推得动。
为了这个龙头,组织构架打破重建,整个武钢的资源向此处倾斜。
汽车板部,从前不过是个小科室,现在却成为营销中心的独立部门,为啥突然“提拔”这个部门,主任戴希忠忙解释,这可不是个别现象。
“原来就是根据自己的产品来组建我们的销售团队,我们现在呢,有什么行业的需求,就成立一个什么的销售团队,就是部门的组建从产品、生产线到行业和市场需求转变。”
短流程、扁平化,这就是武钢打造“大营销”网络的原则,现在汽车板部囊括的,不仅有营销人才,还有科研智囊和物流队伍,售前、售中、售后化零为整,不再各自为政,很多部门还和客户组建联合工作组,精准提供定制化服务。
刚刚拿到上汽五款汽车外板订单的客户经理谷佳祥告诉记者,汽车板产品进入厂家视野要先通过认证,这个环节要求武钢研发部门在新车的设计阶段就要提前介入,以前,市场和研发部门沟通有限,各有利益,认证进度总是一拖再拖,而现在,大家进了一家门,认证起来沟通无碍,厂家有什么需要,他就立即带着整个产销研团队赶到现场。
“原来出差的时候,要给武钢研究院提供出差申请单,派遣单之类的,我们进行沟通,可能会出现工作推诿之类的,但是现在就不存在了,就是我们做商务与技术形成一个结合体,然后去共同面对客户。”
服务提升,精准把脉,今年以来,武钢汽车板的高端用户就增加了40%左右,这一变化,带动了武钢高端产品的占比,也带动了营销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营销管理部,是整个营销中心的指挥官,坐镇营销策略的制定、跟踪和评价,一系列的整合重组后,这个部门调整了目标,决心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重点工程部,原来只供应少数几样建筑材料,而现在看准武汉、宜昌、襄阳的重大基建项目,主动加入招标平台,以优势产品,争取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工程用钢,与产业链上的“武钢造”抱团出海。
说到现在的武钢营销,营销中心总经理梁宗仁提到了服装企业广为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前店后厂”,生产、加工、销售、配送,都在一块过日子,这就是武钢的“大营销”思路。在他看来,这样的体制已经见到了初步成效,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落实机制。
“我们将推全面推行底薪加提成,你比别人卖的多,你价格比别人卖的好,我们就进行鼓励,这样就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了,机制来保证体制、保证改革的红利能够释放出来。”(记者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