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山深处的希望小学 有一对残疾师生在坚守

  图文:宜昌上演现实版“一个都不能少”

图为:校园里只有一对师生图为:校园里只有一对师生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通讯员胡光文

  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感动了无数人,在宜昌五峰县的大山里,有一所学校只有一位残疾老师和一名同样残疾的学生,他们每天都在演绎着宜昌版的《一个都不能少》。

  两个人的课堂 学生10分钟念完一句话

  五峰湾潭镇位于武陵山脉最深处,从宜昌颠簸近4个小时山路才能抵达。

  村里唯一的小学——“武钢大面希望小学”位于6组的山头东北角。学校有一座三层教学楼,一座四层宿舍,校园不大但很新。整所学校只有58岁的残疾老师陈传斌和10岁的抑郁症学生陈烨。

  陈传斌3岁时不幸左臂残疾,右臂也伸不直。1978年,高考失利后他在村小当上了民办教师。“没想到一干就是40年。”

  7日上午8时,陈传斌准时来到教室。10岁的陈烨已在教室里了,奶奶彭慧霞在窗外站着陪读。

  第一节是语文课,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排大字“我叫陈烨,今年十岁”。然后,陈传斌用手指着,一遍又一遍地读,但坐在台下的陈烨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一直望着窗外的树叶。10多分钟过去了,陈烨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下,才从嘴里发出了一点微微的声音“我叫陈烨”。一堂语文课就这样过去了。

  家很近也很远 一年来教会100多个汉字

  傍晚6点放学了,陈烨在奶奶带领下在操场慢跑,陈传斌和山脚下家里的妻子打电话。从学校步行10来分钟就能到,但除了周末回家外,其他时间他都留校和陈烨在一起。

  陈传斌说:“40年来,除了英语没有教过外,小学的所有课程我都教过,特别是这一年,我还在网上研究学习有关抑郁症小孩的教育问题。你看,目前陈烨一年来学会了读写100多个汉字,数字会从1写到100了,这就是我这一年多来最大的成果。”眉宇间,他一脸的满足。

  看到陈烨的变化,彭慧霞也很高兴。“我把孙子送来上学,不指望他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小学毕业读中学,而是想让他在陈老师的帮助下多认识些最普通的字,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想让他长大后能更方便生活,现在来看效果很不错。”

  收下抑郁症男孩 不会丢下每一个学生

  “陪读奶奶”彭慧霞说,陈烨是从医院领养的,3岁时发现不会讲话后,就到宜昌、北京等大医院去治疗,医生说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为给孩子治病,这几年来花光了积蓄,可孩子没有一点好转,到了6岁陈烨还是一言不发。

  几年来,陈烨试读了周边的几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都没能把他留下来。2017年1月,听说离家10公里外的武钢大面希望小学还有老师,彭慧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来,陈传斌一口答应了。

  1997年武钢大面希望小学刚建成时,有467名学生25名老师。2010年该校交由湾潭镇中心学校统一管理,学生和很多老师都转到镇上去了,但陈传斌选择了坚守。

  去年,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教育部门决定留一位老师在该校继续承担教学工作,陈传斌主动申请留了下来。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他说:“只要有一个学生,我都要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