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武汉危急,八方支援,四川1463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武汉,74个日夜,他们留下了太多感人的故事……

  我年轻,我单身,我是汶川人

  在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26位队员中,有一位特殊的“95后”小姑娘——佘沙。

  佘沙与病人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佘沙与病人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护师佘沙,在得知医院即将组织医疗队前往武汉后,主动请战时所说。

  24岁的佘沙是四川汶川人,2008年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时,她正上着小学五年级。当时年幼的她,眼看家乡受到重创,房屋倒塌,道路阻断,四处皆是无家可归的人。地震后的第二天,她看到解放军战士徒步穿过危险的道路,在废墟之中搜救被困群众,一位位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穿梭在人群中救死扶伤。后来,她还看到全国各地同胞都施以援手,帮助她们重建家园。从那时起,她便将这份恩情,牢记在心。

佘沙对着镜头比出必胜的手势。受访者供图佘沙对着镜头比出必胜的手势。受访者供图

  “我要从医,回报国家。”怀着这份理想,佘沙在2012年进入四川省卫生学校(2014年更名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就读。毕业后,她如愿来到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工作。

  当医院发布组织医疗队支援武汉的通知后,佘沙立刻报名请战,为了能被选上,她向医院列举了三点自己要去的理由。“第一,从全院护士来看,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时间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第二,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第三,身为汶川人,我得到过很多的社会帮助,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去前线出自己的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佘沙与所照顾的病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佘沙与所照顾的病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哥哥,你不要给他们说哇。”当哥哥知道自己要去武汉后,佘沙立刻叮嘱他不要跟父母讲,因为她知道,父母肯定不愿意自己去。虽然家人都十分担心自己,但佘沙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我报恩的时候了。”

  请战成功,如愿前往武汉后,佘沙被分配到负责院感与后勤的工作,每天要做好所有出入病区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一直要忙到下午。”佘沙回忆说,尽管如此,她依旧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我想利用自己所学,尽可能帮助更多的病人。”工作中的佘沙多次向上级提出申请,希望能到更前线。

佘沙行走在医院走廊上。受访者供图佘沙行走在医院走廊上。受访者供图

  她再三请战上前线的行为,打动了身边所有人。最终,佘沙如愿进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危重症病房进行工作。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小心翼翼地帮助病患翻身,佘沙表示,照顾病患,自己只能算“新手”。但疫情当前,病人和同事都需要自己,自己必须尽全力,做好这份工作。

 工作中的佘沙。受访者供图 工作中的佘沙。受访者供图

  从2月2日到3月31日,佘沙在武汉奋战了59个昼夜,那个曾经在地震中得到帮助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为帮助他人的白衣天使。她让人们相信,世间所有善举,终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