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高质量发展 | 湖北最年轻地级市何以打造多个“冠军”?

图为随州专汽博览中心。新华网发图为随州专汽博览中心。新华网发

  新华网武汉3月31日电(胡诚、夏国燕、赵梦琪)油罐车、水罐消防车、清障车、高空作业车、散装饲料车等8个专汽单项产品销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10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地铁风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超30%;新能源发电量连续9年位居湖北省第一……

  这是地处鄂北的湖北省随州市,为自己打造的一系列“经济名片”。

  一个2000年才成立、人口只有200多万、仅辖一市一区一县的湖北省最年轻地级市,何以打造出多个全国全省“冠军”?

  聚焦“专” 专汽产业全国领先

  阳春时节,随州市曾都区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江南专汽”)厂区内一片忙碌景象,流水线作业、机械切割的声音唱响欢快的“春之歌”。

  2022年北京冬奥会,“随州造”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等应急车辆为赛事提供安全保障。

  为北京冬奥赛事提供消防应急保障车辆的,就是江南专汽。

  2007年建厂的江南专汽,最初从常规改装车做起,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产品面临同质化竞争。2009年,江南专汽转型“专精特新”,精耕消防车领域,主攻水罐消防车、水泡两用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高压细水雾消防车等多品类消防用车,并全面涵盖从微型、小型到中大型不同级别应急保障车辆。

  “企业每年拿出1—2千万真金白银,用于产品研发,确保产品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江南专汽总经理甘子林介绍。

  江南专汽开发的压缩空气泡沫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消防车领域的空白。中型泡沫消防车等产品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型水罐消防车、中型泡沫消防车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且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60%。

  针对国内国际应急保障市场需求,江南专汽研发不止,产品线不断扩展和延伸:700多万元的通讯指挥车、700多万元的高效灭火消防车、上百万元的应急保障淋浴车……这些具有市场前瞻性的高端产品在江南专汽比比皆是,市场前景广阔。

  “这就是公司新研发的应急保障淋浴车。”在厂区停放的一辆体型庞大的特种车辆前,江南专汽技术总监熊景山介绍。这辆车可同时容纳8个人淋浴,自动循环加热系统保障热水供应不间断,非常适合应急场所救援人员应急保障。

  还有可容纳24人野外宿营的应急宿营车,可同时保障300人就餐的应急餐车……

  在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洪灾、随州柳林镇特大洪灾的救援一线,江南专汽各种应急保障车辆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江南专汽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消防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自主研发平台,并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专汽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通过持续创新,该公司已获得8项发明专利,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江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江南专汽入选全国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第一批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项目支持。

  拥有50年专用车发展历史,随州专用车底蕴深厚,被称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随州市经信局总经济师王洪刚介绍,江南专汽“专精特新”之路,是随州专用车产业从粗放型、低端化逐步迈向精细化、高端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州聚焦一个“专”字,推动专用车产业加快创新升级。2021年,随州市投入800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4000万元用于专汽产业,占比超过50%。

  2021年,随州专汽在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逆势上扬,产量超过16万台、产值突破500亿元,均增长20%以上。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随州造罐式车、环卫车等六大品类产品销量多年居全国第一。

  “十四五”期间,随州规划培育4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集团公司、4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值达到200亿元,汽车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图为湖北三峰透平生产的风机。新华网发图为湖北三峰透平生产的风机。新华网发

  聚拢“群” 地铁风机搅动市场

  穿梭不息的城市地铁,遍布全国的发电场(站),深海巡航的水下蛟龙,处处闪耀着随州风机的身影。

  环保车间窗明几净,数控设备高速运转,技术工人操作娴熟……湖北三峰透平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条条生产线满负荷运作。该公司是中国地铁、核电、隧道风机专业供应商,公司目前主推的地铁轴流风机,在业内遥遥领先。其地铁风机、隧道风机等产品占公司订单的70%。

  广水市风机产业发展可追溯到1958年。当年,湖北省首家国有风机制造企业——原应山县机械厂在广水成立。随后,一枝独秀引来满园春色。如今,广水市风机产业关联企业80多家,能生产60多个系列1000多种规格、型号的风机。2012年,广水市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中国风机名城”称号。

  近年来,广水市抓住全国各地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机遇,先后打入武汉、贵阳、成都等地地铁市场,地铁风机占领全国30%、武汉80%的市场份额。其中,MVR蒸汽压缩机、地铁轴流风机、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部分产品远销英国、印度、巴西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水风机连续17年纳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21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良好市场口碑愈加凸显广水风机品牌价值。三峰、双剑、天桥几家企业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三峰”“双剑”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

  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广水市正规划建设千亩地铁装备产业园和占地937亩风机产业科研基地,引进一批科技型、创新性、服务型企业,实现风机企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做好“产学研”衔接,让更多地铁用上“广水智造”。

  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广水风机产业加速裂变。除专供地铁装备产业,广水市积极引导风机产业与智能制造、钢铁冶金、新型能源、隧道交通等关联产业合作发展,拓宽风机在交通领域,发电、冶金、矿山、商业等领域应用。

  2021年,风机产业被随州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风机名城”成为随州市城市名片之一。

图为随州市随县的齐星集团万和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和华润新能源万和风电场。新华网发 徐斌 摄图为随州市随县的齐星集团万和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和华润新能源万和风电场。新华网发 徐斌 摄

  追逐“绿” 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一组有关新能源发电数据令随州人倍感骄傲。

  2019年,随州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继续位居湖北省第一。

  2021年,随州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连续九年居全省第一。当年,随州首次出现新能源发电量大于全社会用电量——用绿色公式换算一下:相当于节煤800万吨、减碳1994万吨。

  许多人好奇,作为一个缺油、无煤、缺气、少电的“能源小市”,随州如何能创造一个“现象级”产业?

  站在随州北部紫金山、孙家寨众山脚下,眺望一座座山峰,似能管窥答案。

  群峰之上,但见一个个巨大的白色“风车”迎风起舞,叶轮徐徐转动,流淌出源源不断的“绿电”……

  这是位于随州的华润电力天河口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22.05万千瓦。2016年全部建成以来,每年向电网输送“绿电”5.5亿千瓦时。

  而在随县万和镇,齐星集团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和华润新能源万和风电场,一片片光伏板匍匐在山间,风力发电机组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地处鄂北、能源匮乏的随州,曾经是湖北唯一没有大型电源点的地级市,能源“短板”一度成为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穷”则思变。随州很快看到了自身另一面:虽然传统能源资源匮乏,但却“风光不与四时同”——这里风速分布频率较集中,利于风电机组对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近30年平均年日照约1900小时,太阳能资源属国家三类、湖北省一级可利用区。

  一句话,随州新能源资源丰富。

  一俟“柳暗花明”,随州很快随“风”“光”起舞,抢抓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2012年5月,随州首家新能源场站——华润电力凤鸣风电场开建,自当年底投入运营以来,年均发电量约2.7亿千瓦时。

  2014年8月,随州首家、湖北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淅河马鞍山10万千瓦地面光伏发电站开工,2015年建成后,年均发电量1亿多千瓦时。

  在华润等企业的带动下,国家能源、华能、中广核、中电建、国家电投等众多能源“头部”企业纷纷抢滩随州。17家投资主体在随州布局新能源发电产业,建设风电场19座、集中式光伏电站20座、分布式光伏电站1783个、生物质发电站3座。

  2012年11月至2021年12月份,随州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297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6.54%;随州新能源发电量206.62亿千瓦时,占全省26.69%”。

  自2013年以来,随州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连续九年保持全省第一。

  随着新能源发电发展迅猛,随州新能源产业链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老牌专用车企业齐星集团抢抓“风口”,积极构建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产业链条,新建大功率光伏组件生产线,产能保持全省领先。

  随州绿色能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特色发展优势。

  进入“十四五”,随州加快布局下一代新能源产业——氢能。今年2月,由清华工研院旗下投资基金牵头的战略投资者重组新楚风公司,正式启动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制生产项目,迎来随州氢能源产业的新起点。

  当下随州,新能源产业“风”“光”无限,“氢”风徐来。

  “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编钟之乡。这里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被称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站在新时代,随州这片热土还将创造更多奇迹。”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