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无法正常排便,只能靠泻药解决,检查发现病因是自己“特长”的乙状结肠。正常人的乙状结肠大约有40厘米,而徐女士(化名)的则长达90厘米,是正常人的2倍多。过长的乙状结肠让徐女士出现排便困难、腹胀绞痛,长达6年的时间里,只能靠服用泻药来缓解。近两年,徐女士的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长达十余天不能正常进食和排泄,腹胀和腹部绞痛症状越发频繁。

广告

  经过四处就医检查,徐女士才得知自己患上了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乙状结肠冗长症继发巨结肠病。因为徐女士的乙状结肠过长,结肠扩张变粗,蠕动缓慢,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在结肠里迟迟排不出去,水分被反复吸收,引起大便干结,日积月累之下,粪便堵塞在肠腔引发肠道梗阻。多家医院都建议徐女士手术治疗,由于担心手术后腹部留有长长的疤痕影响美观,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近日,徐女士又因排便困难、腹胀腹痛来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科主任闫瑞承介绍,临床上结肠冗长继发巨结肠属于比较少见的疑难病。“结肠超过正常人的35%就可以确诊为结肠冗长症,患者多因长期排便困难无法缓解而就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多余的肠管切除,然后将两端肠管吻合,以减少结肠长度,起到加快肠道蠕动,减少水分吸收,促进粪便顺利排出的作用。

  结合徐女士的CT检查结果、肠镜和既往检查、检验报告,闫瑞承带领团队经过认真讨论,同时考虑到减少术后疤痕影响美观,建议徐女士进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NOSES手术。在麻醉科的配合下,闫瑞承团队通过肛门切除了总长度约90厘米的乙状结肠,腹壁仅留数毫米的戳卡手术切口。术后徐女士肠管吻合处无感染,伤口无渗血。经胃肠外科专科护士的精心护理后,徐女士于术后第4天开始进食,目前排便顺利,肠道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当中。徐女士高兴地说:“我应该早点来你们医院就诊!”

  闫瑞承指出,便秘不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还是一种疾病。大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排便费力、排便阻塞感等都是便秘。目前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可高达22%。

  便秘的分类主要有3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和混合型便秘。治疗便秘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分级治疗,对于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经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解剖异常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徐女士乙状结肠冗长伴继发巨结肠引起的便秘属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明显。 (通讯员胡梦 黎婉婷)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