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挺

  在这一轮令人诧异的牛市中,一些曾买进核电概念股的投资者因为它们涨得太高了而提早清仓。但这些概念股却以涨得“不可理喻”的行动来证明这些股民的做法是错误的。它们中有的甚至在一年时间里翻了差不多十倍。

  这种涨势似乎带有某种“报复性”。因为它们曾受到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打击而越走越低。

  但现在,中国核电再次迎来了新的时代。5月7日,在福建福清核电站响起的汽笛声中,来自国家核电主管部门和福建省政府的高官以及核电企业的高层们,正在庆祝该核电站第5号机组的正式开工。这是今年新核准的第一个核电项目,意味着中国核电正式解冻。

  2014年以来,核电再启在国内被广泛地呼吁和重申。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在今年5月份的第三届能源论坛上透露:“今年国内争取新核准开工8台左右的核电机组。”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官方公开信息进行梳理发现,如果刘宝华的说法能够实现,那么今年将是中国30年历史上核电开工最多的一年。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以来,中国仅有5台核电机组投入建设。

  四年后的春天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或暂停前期已开工的项目,并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检查。一年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政策。

  在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计划》)提出,“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这为中国核电再次启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内地共有在运核电机组23台、在建核电机组27台,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总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四。其中,这23台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2140万千瓦。“这意味着,2020年之前,我国至少还要新建35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平均每年开工5至6台,每年新增投资在1000亿元左右。”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曾经说。

  “福岛事故三年后的今天,业界开始感悟到国内新的核电发展春天的气息。”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4年年会上,上海电气核电部总工程师缪德明这样说。

  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曾是福岛核电事故的间接“受害者”。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订单骤减、产能过剩,市场有低价竞争之忧。而低价竞争对成本控制、投资回报带来压力,对技术开发、人才留驻带来挑战。福岛核电事故的打击力量之大,以至于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甚至还处于“等待恢复正常”之中。

  “福岛核电事故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回想当年,国内某家核电装备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说,受该事故影响,公司的核电装备订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利润大幅下滑。

  从2006年到福岛核电事故之前,中国核电市场正热火朝天。业内当时的共识是,核电市场发展规模是每年开建10至12套百万千瓦机组。以上海电气为例,该公司的核电主设备订单,当时以每年200亿左右的增量收入囊中。那时候,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核电市场目不暇接”,甚至“接单接到手软”。  

  有望内地上市

  现在,中国已经再次走上了核电建设的快车道,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将再次迎来“核电市场目不暇接”的春天。

  根据国家能源局刘宝华介绍,中国已经形成了上海、四川、黑龙江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中国一重等核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纷纷表示,它们已经做好了为中国核电项目提供设备的准备。

  “为了供货,我们现在都是加班加点的。”上述一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现在的订单是满满的,终于有米下锅了。以后的订单将会更多,因为我们国家肯定还要发展核电。”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核电企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今年5月22日,证监会[微博]在官网“预先披露”一栏中公布了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核建”)拟上市的申报材料。中国核建此次拟募集资金27亿元。

  同在5月22日,证监会发布了最新一批的23家IPO批文,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核电”)名列其中。中国核电拟募集资金162.5亿元,是近几年来融资的超级大盘股。如果不发生意外,中国核电很快将成为首个在内地上市的纯核电公司。

  2014年,中国广核集团旗下的中广核电力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纯核电上市企业。

  本报记者从它们的招股书中看到,这些核电企业募得的资金将用于核电项目的建设。其中,中国核电和中广核电力运营着国内所有的核电站,它们需要大量资本流动,修建新电站。

  另外,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之后也将启动IPO。媒体今年早些时候援用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的话说,将尽快规划核电业务上市一事。

  业内普遍认为,在中国新一轮规模发展核电到来之际,此时将是核电企业上市的最好时机,而核电企业上市的同时也让核电变得不再神秘。也就是说,一旦核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它们需要向社会披露更多详细和透明的信息,从而使得社会公众对核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另外,在过去10年中,包括核电企业在内的大型国企的增长依靠国有银行持续发放的低息贷款,然而这些贷款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它们需要挖掘新的资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