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今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18岁的朱行健正式填报清华大学法学(国际班),这意味着他与爸爸朱永胜将成为清华校友。昨日下午,父子俩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述说两代人的清华之路。

  爸爸没带儿子去过清华

  昨日下午2时,记者到达约定的沌口一家咖啡馆,父子俩已提前到达。父亲朱永胜沉静,属于典型工科男。儿子朱行健起初安静,但一开口秒变“话痨”。

  朱永胜是东风汽车公司职工子弟,1988年从十堰市东风一中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当时,本科学制是5年。1993年,他从清华毕业后到东风汽车公司上班。2003年,他又随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来到武汉。今年46岁的他是东风汽车公司工程师,从事汽车研发工作。

  朱行健说:“爸爸从没带我去过清华校园。北京、上海、广州,我都是上高中后自己去的。我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到过上海和南京,参加地理竞赛去了上海,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去了清华,爸爸要上班没有陪同。”

  朱行健2005年从十堰来到武汉,在神龙小学读二年级,2010年考上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读初中,2013年考取武汉外国语学校。就读武汉外校的6年里,他一直住校。

  在朱永胜的记忆中,儿子从小爱读书,认了很多字,比较安静,一有时间就坐在家里看书,尤其对历史、传记很感兴趣。“怕他‘宅’在家看书太多不会与人交往,我给他报了乐器班,让他多跟小朋友接触”。

  理转文、弃保送,爸爸都支持

  朱行健今年高考成绩为651分,是省文科第二名,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外人看着很圆满,而朱行健知道自己有多折腾,但他每次折腾都得到了爸爸的信任和支持。

  2010年,朱行健以100分考入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只比当年该校录取分数线96分高出4分。进校后,他自创历史类社团,一直坚持到初二结束。朱永胜没有制止他,“儿子是那种玩一玩、学一学的学生,很适应外校的教学风格”。2013年初三4月调考,朱行健成绩排在全年级第一名。随后的中考,他以551分(当年中考总分600分)考入武汉外校最好的理科班。

  在理科班读了一年,朱行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各科成绩优势不在数理化,于是高二转读文科。清华工科出身的朱永胜也表示赞同,“我当年高考时,国家更需要技术人才。现在社会发展了,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高二结束,本有保送清华、北大的机会,但保送只能读语言专业,不是自己兴趣所在,朱行健又放弃保送选择参加高考。“对此,妈妈不理解,觉得我这个人比较奇怪。但爸爸没表示反对”。

  放弃保送的朱行健并没有放弃考清华。2015年高二升高三的暑假,他加入了清华大学暑期学校,参加考试得到“良好”评价,凭此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的笔试和面试资格。今年6月8日高考结束后,他于10日在武汉参加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的笔试,16日和17日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的面试和体能测试。23日,高考成绩公布,朱行健以651分成为省文科第二名,进入清华完全没用上辛苦得来的“领军计划”加分优惠。

  昨日,朱永胜说起他支持儿子“折腾”的理由:“我得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个人觉得兴趣比较重要。”

  爸爸“鼓励”在清华还可再“折腾”

  总结高中3年学习,朱行健的特点就是“出口”比“进口”好。2013年中考551分考入武汉外校并不是最高分,但到高三9月调考和2月调考都是全年级第一名,高考651分也是全校文科最高分。

  朱行健说:“我的经验是跟着学校老师‘走’,好好做作业,好好考试,有时间就‘宅’在家里看书、自己学习。再就是心态好,我没有把名校的差别看得很重,没有非上哪所大学不可的志向,上清华、北大、人大、武大都可以,所以人比较放松,开朗和乐观的人一般考得都不是很差。”

  朱行健暑假的安排之一是与高中同学去安徽旅游,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武汉外校社团活动聚在了一起。他认为,参加学校社团是认识同学、扩大朋友圈、密切同学关系的一种方法。

  朱行健填报的是清华法学(国际班)。对此,朱永胜没有任何个人建议给儿子,“因为我对法学是个外行”。不过,他把两句话送给了儿子:“清华人本身强调责任,进了清华就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请你发扬清华人严格、严谨、务实的作风,尽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即使你清华4年学完,如果发现法学不是兴趣所在,还可以再调整、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