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向洁)作业布置多了,找老师“谈判”;作业布置少了,找老师“谈判”;座位分得不好,找老师“谈判”。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开学这几天,“10后”的家长动不动找老师“谈判”的真不少。

  家住后湖的邹女士是名“80后”妈妈,她发现身边的一些家长太有“个性”,为点小事就跟老师唱反调。

  邹女士说,女儿今年上一年级,正副班主任都是有着十余年教龄的老师,说话做事有板有眼,大部分家长都相当服气。为了方便交流,老师建了一个班级QQ群,通知家长入群。有一位家长当着班主任面提出,“天天挂在QQ上不方便,还不如建个微信群。”老师解释了半天,家长就是不认同,结果还惊动了校长来调解。

  “我真是信了个别家长的邪。”赵女士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家长会上亲见的一幕:老师提醒家长准备学习用具时尽量选择一些普通常见的文具,不要买特别花哨、新奇的用品,以免孩子上课分心。对此,一位年轻妈妈表示不屑,称定居日本的小姨已经给孩子准备了全套的学习用具,学校搞“大一统”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老师当时脸色都变了”,最后强调只是个人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办。

  采访中,有多位小学新生班主任直言,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支持班级工作的,但有些家长的确不太好打交道,为了孩子的个人利益多次找老师“谈判”,让老师十分为难。

  武大特聘教授、资深心理咨询师尹邓安表示,小学新生家长大多是85后、90后,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代,敢想敢说。而现在许多一线的小学教师也很年轻。当“个性”碰撞在一起,搞得好就会迸发“1+1>2”的智慧,搞不好就会演变成“敌我矛盾”。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方法与侧重点或许不尽相同,但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彼此需要多些尊重多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