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一流,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建设具有卓越精神的大学,要建设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武大就是要有大气魄、大视野、大胸怀、大贡献、大发展!”——李晓红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有基础和希望,应该充满信心。”李晓红上任伊始即为大家打气。通过分析论证,学校提出新“三步走”战略,从提升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位置,到综合实力跻身亚洲高校30强,再到力争进入世界高校200强,描绘出宏伟蓝图。

  李晓红提出,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把武汉大学办成一所“顶天立地”的大学。“顶天”,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立地”,就是要扎根湖北,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顶天立地”是武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现了武大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也是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武大梦”的现实途径。

  在“顶天立地”的理念之下,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校内、一手抓校外”的清晰思路。校领导班子学校走出去寻求更多资源和支持,与多个国家部委、大型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文化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推进协同创新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多方筹集办学资金,学校财力成倍增长。

  在“顶天立地”的理念之下,是“以贡献促共建、以服务求支持,政府有需求、学校有行动”的生动实践。学校主动推进“科教兴鄂”行动,而省部共建也给予了学校更大的支持;省市领导多次来校现场办公,解决“老大难”问题;与武汉市逐渐建立起了“共生共荣、砥砺同行、相互牵引”的共赢关系。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八一路地下通道、珞珈雅苑教工住宅等工程顺利实施,给师生带来福祉。

  在“顶天立地”的理念之下,是“以改革构筑梦想,用实干成就梦想”的具体行动。学校不断推进综合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机构调整,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推进全员聘任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管理,有的放矢,缩小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

  梦想照进现实。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追梦之旅中,武汉大学频频发力——

  继2011年新增5位院士后,引进朱玉贤院士,夏军当选院士,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面向全球招聘,交叉学科论坛吸引才俊,“351人才计划”扶植校内人才,“70后”学术团队成果丰硕……筑巢引凤,共兴珞珈。

2011年12月湖北省领导会见武汉大学新晋的5位院士2011年12月湖北省领导会见武汉大学新晋的5位院士

  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6年翻了一番,从7个增加到14个,其中化学进入前1‰并跻身世界百强;测绘科学与技术跻身世界一流学科。通过提升人文社会学科的国际影响,夯实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特色工科,一流学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成绩全面提升,23个学科排名前十;“985”工程建设获教育部全优评价。

  2014年,我校牵头的两个平台入选“2011协同创新中心”,还先后诞生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法国家高端智库,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学校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建设。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率先启动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催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参与合办昆山杜克大学,共建武汉大学—杜克大学研究院,中外名校强强联手共建世界顶尖教育机构,武大也借此全面打响国际品牌。学校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30多项中法科研合作、4所孔子学院……向世界展示武大,让武大走向世界。

2013年12月法国总理埃罗来访2013年12月法国总理埃罗来访

  从学科建设到教学科研,从人才队伍到国际化办学,武汉大学多点突破、全面开花,2015年还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学校硬实力、软实力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节节攀升。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报告排名第五;2015年同时进入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USNews、QS、泰晤士报高等教育400强,进入中国大学世界排名最高的“G9集团”;2016年跻身QS排名亚洲大学50强。

  瞄准一流,久久为功。一所底蕴深厚而又生机蓬勃的大学,正昂首奔向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