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姑婆那些事儿
概念导读
O2O(即online tooffline):O2O通过整合线上资源,利用高效便利的中间途径工具,为线下活动带来更优秀的服务体验,同时也实时精准捕捉线下数据、反馈、不断优化线上功能,形成一个循环促进的闭合生态圈。
移动社交产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网络硬件开发的新一代社交产品,有别于传统的PC社交产品,移动社交产品不单可以从兴趣,游戏,话题等中构建关系链,还可以利用LBS功能,通讯录等资源构建不同维度的社交关系网络,具有社交场景即兴化、关系链趋真实化等新特性。并且还在更多垂直方向产生新的产品功能,诸如语音场景,匿名场景等。
困境与机遇:红海一片的移动社交
几乎在智能机兴起的同时,各式社交产品都开始移动化。从单纯的PC移植到手机,再到基于手机的纯移动社交产品,一夜之间无数个产品“微信、陌陌、微聚、比邻、nice、same…”诞生了,从强关系到弱关系,从跨地域到聚焦用户周围,穷尽一切脑力来满足用户“全天候,多场景”构建关系链的需求。在appstore上搜索社交关键字有2000多条消息,红海之大,可见一斑。腾讯的手Q和微信一家独大,通吃强关系。陌陌、微聚另辟蹊径挖掘地理位置场景,唱吧切入音乐社交风生水起,Ins和nice等聚焦图片垂直品类,还有火爆一时的匿名爆料等等。
调研发现,现在新上线社交产品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社交关系链构建方式的创新“上,鲜有聚焦“维持和延伸关系链到线下之创新”的产品,有那么几个也感觉功能比较鸡肋,不能很好击中用户痛点。单纯从Online端获取用户的花样已经几乎穷尽,却依然面临用户粘性不高,还可能让产品背负色情约炮不良印象的困境。那么今天,我们换个思路,看看社交产品在offline端的创新,能不能做一些大事情出来。
下一个风口:O2O助力移动社交
社交为何要O2O?
社交活动几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出现。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各式在线社交产品(聊天室、BBS、IM等)更是轻松帮助用户打破地域隔离、时空阻碍,全面实现“在线”社交。随着用户数量逐渐增加,产品主题逐渐出现:话题兴趣分类、LBS与即兴娱乐分类、朋友圈衍生关系链分类等。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交,都普遍存在一个情况:两个聊得熟的“好友“,往往都有摆脱虚拟的线上交流而走到线下去“约会(pao)“的潜在欲望,而这种情况几乎贯穿了社交产品的发展史(从早期的豆瓣同城活动到现在的陌陌兴趣小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人们社交需求离不开:好比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在线社交满足了人们排遣寂寞,寻伴找友,打发时间的基本需求。随后,在用户拥有丰富且相对成熟的社交关系之后,下一步自然想到要是“Face to Face”。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免得出现“搞了半年网恋,结果对象是个伪娘”这样的笑话就不好了。
而在移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移动社交产品利于智能终端的地理位置功能,结合传统的兴趣导向,正极大地加快虚拟线上社交的落地进程(陌陌的同城活动、微聚的用户个人活动等)。其实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的社交,都需要O2O。因为网络交友无非是因为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导致社交活动无法顺利展开,再者,一段“关系”再好的虚拟关系,没有现实接触的基础,也只是存在云端中的二进制数据,毫无意义。据笔者调研发现,目前社交产品除了积极拓宽用户社交广度之外,也逐渐推出不少功能引导用户走向线下的“真实”,这也说明,线下约才是整个社交闭环中的终点,刚需中的刚需,而且也是最易产生电商行为的一环。
用户需要“约”,更需要“有趣,安全”的约!
社交产品如何借力O2O?
(1)何谓社交O2O
一字概曰:“约”。例:在贴吧上认识了个妹子,搞了一段时间网恋,赶紧的约出来瞅瞅。这就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