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鲜城| 旅游| 健康| 汽车| 惠购|达人会| 站内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湖北

新浪湖北> 教育>新闻播报>正文

 老师说“收礼那些事儿”

来源:新浪教育2014年7月23日【评论0条】字号:T|T

  老师说“收礼那些事儿”

  □本报记者张昊

  “这些不是一直都禁止的吗?”

  听记者念完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中明确设定的6条“红线”,贾丽这样反问道。

  2011年至2013年,贾丽在某省级重点高中担任了3年数学老师。当记者问及她和身边的老师是否存在收受学生家长礼金等情况时,贾丽坦言,“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

  在要求化名的前提下,她向记者讲述了老师收礼“那些事儿”。

  那些额外的请托

  家长给老师送礼集中在开学初和上半学期,家长希望老师能在这个学期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贾丽觉得,教育部的规定提及的各种被禁止的行为中,老师收受礼金、补习费的情况比较多。

  “其实家长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贾丽说,第一是希望老师能在课上多提问自己的孩子,第二是在平时学习、作业中多加提醒。老师的一两句话就可能让孩子的学习感觉和平时不一样。老师对一个学生关注较多,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重视,不被忽略,在班上也不会觉得孤立,心理感觉会好些。

  贾丽介绍了送礼家长的几种心态。

  一般而言,送礼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而这些家长可能平时管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希望老师多给予关注;

  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住宿,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再加上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惯,家长希望老师多给予照顾;

  有些学生平时在家就很调皮,学习差一点,家长知道,在学校里老师不抓得严一些,孩子就会出问题,希望老师多加管教;

  有些学生在资历上差一点,但自己想学习。他们不补习的话,跟不上进度,学习就会越来越差。学生想补习,家长就会来找老师。

  有些不拔尖也不是特别差的普通学生,他们的家长会觉得:“老师会不会关注那些送礼的孩子,忽略我家孩子了呢?”出于这种心理,这些家长也会送礼。

  贾丽说,一般都是学生家长主动找到老师,她还没有发现过老师向学生暗示、索要礼金的情形。

  那些额外的照顾

  班里一部分学生送了礼,另一部分没有,会不会导致老师对学生区别对待?

  贾丽告诉记者,在老师工作时间之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整个班级的成绩也是老师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学生成绩差,老师不管,就会拉低班级的平均分,老师也会受到影响。“就我而言,我还是想尽量做到公平”。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和学生非常重视学习成绩。贾丽从她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不用费心,学生自己就能跟上教学进度。对于中等的学生,老师需要去提点他。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老师就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照顾。

  一个班大概六七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人都照顾得过来。在不是特别偏倚的情况下,老师会对送礼的学生多一点关注。比如上课提问,班里学生太多,可能一周每个学生只能提问一次,那些多出来的问题,就可能留给送过礼的学生。

  “那部分‘不公平’更多的体现在课外。”贾丽说,在课外时间,老师会给送过礼的学生多点照顾。比如晚自习放学之后,贾丽会抽出半小时,在下班后属于她自己休息时间的这半小时里,给那些送了礼的学生解答问题。有些家长打过招呼的学生自己本来不想问,她也会专门叫过来多问一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贾丽告诉记者,一部分家长会将礼金交给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再分给各科老师。另一部分家长会单独找到任课老师。家长给老师现金、礼卡、购物卡的都有,金额从二三百元到1000元不等。

  老师收下礼金后,会给学生补习作为“对价”。补习没有统一价格,比如家长给老师1000元,老师可能就会负责这个学生一个学期的周末补习。这种情况肯定不会是一对一补习。补习一般安排在周末。贾丽说,北京等大城市课外补习的方式会更多一些,相比之下小城市较少。并且,家长对在学校一线教课的老师更信任,更愿意让学生自己学校的老师辅导。

  贾丽教课的第一年,找她补习的学生有10名左右。第二年,想找她补习的学生增加到20多人。“确实很辛苦,特别累,有的时候晚上都休息不了。”贾丽说。

  “严格来说是不应该收”

  学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课外办班,在每学期放假之前,学校也会在总结会上强调不允许在假期从事有偿家教。贾丽告诉记者,虽然如此,假期依然会有老师给学生补习。

  她所在学校管理比较严格,不存在老师课上讲一部分知识,留下一部分在课后单独开辅导班讲授的情况。

  如何看待收受礼金和补习费的行为?贾丽说,严格来说是不应该收,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老师的道德有多么败坏。学生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老师能给额外补习。

  “若从无私奉献的崇高标准来讲,那肯定是不应该收的。”贾丽说,但对老师们而言,这部分收入其实也是通过劳动取得的。老师也是人,也希望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老师工资很低,这些额外的收入,可以做一些贴补。

  对于规定中提及的学生家长宴请老师的情况,贾丽说:“这要看孩子的家庭实力了,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请得了的。”参加宴请的不止任课老师,有时也有“学校高层”。一般要看家长和老师以及学校高层在朋友层面的交往。家长和老师不熟就直接请吃饭的情况比较少。

  边要公平边觊觎特权 不如用规则保证公平

  ■记者手记

  教师收礼这个话题并不新鲜。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家长主动向老师示好或要求照顾的情况比较常见。

  在思考如何对教师群体的管理、监督的同时,学校应该反思是否为学生和家长营造了公平的氛围;学生和家长更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要求公平的同时,又觊觎特殊待遇。

  每个人小时候都是学生,每个人又都会成为家长,公平是每个人的需求。实现公平,需要用制度制约特权,建立长效机制,让人们对自己遵守规则的前景有稳定的预期。

  校园的自我管理可以看成社会自我调节功能的一部分,学校、老师、家长等主体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制定公平的规则,是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参与,表达各方合理诉求,形成共识的过程。每个人都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规则的执行者和遵守着。公平规则的建立、维护需要付出心血,所有人必须同心协力,在这个过程中,执行“破坏公平规则者出局”的罚则。

  此外,当老师们为分内、额外的工作量吃不消的时候,能否增加教育投入,不至于那么多学生共享一位老师?能否增加老师的待遇,让他们不再垂涎额外的收入?能否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不至于都挤在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在这些方面,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与其觊觎特权或坐而视之,不如行动起来。

[上一页] [1] [2]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24小时排行

    新浪湖北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 新浪湖北简介| 意见反馈 | 营销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微博注册|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