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四角”到“中三角” 长江中游城市群明确三足鼎立

  林小昭

  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之后,哪个区域将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这里面,“中三角”也就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希望最大。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力造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这几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地理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中三角”到“中四角”再回到“中三角”的变化过程。其中,去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1213.40, -5.20, -0.43%)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把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后,长江中游城市群重新回到“中三角”的范围。

  “安徽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有一部分都在下游,有一部分在中游,最后还是都划给长三角。”吴传清说,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不仅包括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也包括了其他一些地区。以湖北为例,除了武汉城市圈,荆州、荆门、宜昌等沿江城市也纳入其中。

  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从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生态容量等现有条件看,长江中游位列第四城市群的优势最为明显。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非常看好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潜力。他曾多次对本报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很发达,物产、水资源丰富,气候也不错,文化底蕴比较丰富。另外和沿海地区离得比较近,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的观点,中三角最具优势。再加上该地人口比较密集,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承接产业转移有很大的优势。

  吴传清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推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崛起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全方位开放格局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十分关键。该地区科教力量和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包括装备制造、光电等产业都十分不错,将来有望打造成为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又一个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三城市领衔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城市群。《规划》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核心城市对一个省的发展十分重要,在中西部,每个省的核心城市只有一个,即省会城市。近年来,随着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加快,武汉、长沙、南昌等中部省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

  例如,2006年时,武汉经济总量仅位列全国第16位,长沙仅位列全国第28位,南昌位列全国第51位。至去年,武汉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069.48亿元,名列全国第8。长沙的经济总量也一路上升至全国第15位,南昌去年也上升至第44位,上升势头均十分明显。

  “三个省首先要发挥省会城市的引领作用,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发展。”吴传清说,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多中心的模式,武汉、长沙和南昌是第一级别的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当然不仅局限于这三个中心城市,还需要发挥一批次一级中心即重要地级市的作用。在他看来,包括株洲、湘潭以及沿江地区的九江、岳阳、黄石、宜昌等地级市未来前景均十分看好。

  不过,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微博]此前对本报分析指出,相比同样跨行政区域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缺乏龙头城市,而且辐射的面积比较大,这就可能会导致不聚焦、过于分散,从而影响城市群的形成和竞争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目前是相互补充、依托,越来越紧密,而长江中游由于都在同一个水准,结构趋同化十分明显,竞争大于合作,谁也离得开谁。此外,目前当地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这几个城市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很少,也就是说长江中游城市群还不是市场主导型的城市群。

  吴传清说,作为跨区域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学习对象应该是长三角,应该学习长三角如何在跨省域的情况下进行资源的配置、协同发展。

  对此,《规划》提出,要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叶青认为,目前三地之间的竞争不会在短期内改变,最终企业肯定是哪里条件好到哪里去,哪里能赚钱就到哪里去。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好的平台,鼓励企业和其他地区的企业合作。比如,三个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因此三省可以在交界地区多展开一些合作,比如在岳阳、咸宁、九江、黄冈等省际交界处进行布点。

  “政府要做好企业不愿意做的事情,平台搭好了,企业就发展起来了。”叶青说,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很好的一个突破口,交通问题解决之后,后续的合作才能继续增加。制图/蒋皓明

  附表 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1年4月、7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分别考察湖南和江西,倡议共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2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举行,三省政府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提出“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

  2013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达成《武汉共识》。

  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首次亮相博鳌亚洲论坛。

  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2014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二届会商会在长沙举行,发布《长沙宣言》,约定“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

  5月湖北、湖南、江西等省308家旅行社结成中三角旅行社联合体大联盟,交通运输厅共商“645”工程合力打通长江航道“中梗阻”。

  11月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合招聘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同场揽才近5000人。

  2015年1月武汉、长沙、合肥等省会实现公积金异地互认。

  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各有关方面共同推动《规划》落实。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