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平均每天3人被问责,建章立制百余项;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极大提高
□本报记者 周舜尧 通讯员 陶涛 刘志强
2011年4月,武汉市以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掀起“治庸问责”风暴,每年重点解决十项突出问题,重点打击吃、拿、卡、要等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庸、懒、散的工作作风问题。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治庸办获悉,四年来,该市通过治庸问责行动共问责5499人,其中局级干部41人,处级干部810人。同时,通过问责带动建立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建立了100多项长效机制。
◎案例
一次违规处理管住全单位公车
2014年6月1日上午,武汉市机动车道路停车收费中心业务科副科长江某,驾驶车牌号为鄂AAM227公务用车,巡查江汉收费所的几条收费路段。
中午12时许,江某驾车回家带上儿子,来到住宅小区附近的常青路肯德基店买了一份儿童套餐,车在快餐店门口停了约20分钟。第二天,江某公车私用问题被媒体曝光。
武汉市机动车道路停车收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车私用的情况经核实后,江某被停职检查,受到行政警告处分。但追责还没有结束,收费中心主要领导开始反思,为何在“有规章制度、各项禁令之下,仍有顶风作案者”。
“一方面是制度规定不够细,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管理失当,导致部分人员习以为常。”收费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处理完江某的问题后,该中心着手制定了新的规定:所有公务车辆在周一至周五下班后必须停放在指定地点;周末车辆除公务用车外一律停止使用;节假日除值班巡查外,其他车辆全部入库停放。新规彻底除去了部分人的侥幸心理和打擦边球的心态。近一年来,全中心20余辆公务车再没出现类似问题。
武汉市城管委主任干小明也认为,治庸问责改变了不少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特别是促进了一些多头管理的问题的解决。干小明透露,在开展治庸问责行动以前,他在武汉市委宣传部任职,在组织武汉市当年的文明创建工作时,协调过渣土车污染治理的问题,就遭遇多个部门“踢皮球”。
如今,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经常被列入十项突出问题整改,问题有了明确的责任单位、义务、解决时限,有时候分管相关部门的市领导也会走上电视,谁推诿谁就有可能被曝光、被问责。治庸问责带来的威慑力,极大地提升了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
干小明说,武汉市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块牌子,应该感谢治庸问责。没有治庸问责,公务员队伍、城市面貌都不会有如今这么好。
武汉市治庸问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问责到底,治庸办对在调查处理治庸问责案件过程中,存在阻拦、压制投诉,不进行调查处理,避重就轻、隐瞒事实,处理畸轻等10种情形的,启动“二次办理”程序,由上级机关直接调查或责令重新调查,严格追究相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据统计,从2011年4月以来,武汉全市共问责5499人,其中局级干部41人,处级干部810人;给予纪律处分941人,组织处理45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