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口六渡桥的地下供水管道中,一段200多米长、使用了106年的水管昨日“退休”。一百多年前,它从英国进口,于清朝光绪34年投入使用,时至今日鲜有爆管维修记录。记者从武汉市水务集团了解到,随着地铁施工建设,这根百年老水管停用,今后将作为古董躺在博物馆。
从英国买来天价水管
说起这根供水管,就不得不提两个人,张之洞和宋炜臣。前者是晚清重臣,后者是当时的汉口头号商人。
1906年,在两人的努力下,暨济水电公司成立,水厂于1909年8月竣工,当年9月4日投产供水。这就是宗关水厂的前身。
暨济水电公司的创建,结束了大汉口居民秉烛汲水的旧有生活方式,汉口成为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第四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武汉市水务集团档案馆,馆内有一份手抄记录,名为《商办汉镇暨济水电公司第一届报告》,这份手抄本报告来源于武汉市博物馆,记录者多达五人。
在武汉地方志资料卡100917页,档案里记载了一句话:“一存大水管,洋,五十八万三千五百九十五元四角一分。”档案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笔钱就是用于从英国购买供水管,先运到上海,又逆江而上直至武汉。
档案里的“洋”,就是光绪年间的货币,由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的图像,故俗称“龙洋”。按照当时的价格,一块银元可购买五斤猪肉,58万元算得上是巨款了。当前国内收藏龙洋的价格一枚过百万。
记者看到,档案除了记载水厂每年的用度,就连股票分红、日常的损坏维修之类都一应俱全,这对后来宗关水厂的管道改建,帮助莫大。
经久耐用不曾破损
记者昨日下午尝试从档案文献之中查找水管的英国卖方公司,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很难考证。
武汉市水务集团管网部工程师李丹告诉记者,这根古老的供水管为生铁铸造,大小和尺寸很特别,直径20英寸,即508毫米,与目前武汉市的DN500毫米的供水管相比,虽然仅仅多了8毫米,却给武汉市管网建设添了不少“麻烦”,但正由于直径大,管子本身更粗、更重、更厚,所以当年埋下的管网大多经久耐用。这个光绪年间的老古董,基本没有爆管维修情况,如果不是配合地铁建设城市管网改造,还能继续用下去。
该供水管因为地铁施工已经停用,但尚未取出。记者从武汉市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图片中看到,每节水管长约10米,由于是生铁铸造,略显厚重,每节水管接合处设计十分特别。
目前武汉市的供水管网总长6000多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为老旧管网,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直至近几年,才采用球墨铸铁材料。
光绪年间铺设的供水管道,是目前武汉市运行时间最长的,原本有两根,总长5.02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已经被替换掉了,仅剩下最后的200多米。
见证武汉自来水事业发展
记者查阅的文档中记载,张之洞督鄂之初,即以汉口地方“时疫流行,火灾迭见”为由,提倡华商自办水电两项事业,“弥灾卫生”。
从1896年至1905年,多位商人申请办水电事业,均因股本不足或暗掺洋股,因而督抚不准,又有英、法商人希图染指华界水电,亦被张之洞拒绝。
文献记载,1906年,张之洞以事关中国主权为由,拒绝了洋商独揽汉口水电的要求。同年,宋炜臣提出建水电厂,这才有了后来的暨济水电公司。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远在浙江的宋炜臣后人——宋洵卿女士,但对方未接受采访。据档案馆管理员张晶介绍,宋炜臣在1906年联合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巨商,筹资300万龙洋创办暨济水电公司,由于规模大、又是水电合办,是国内最早的水电联合体。
张晶告诉记者,据资料记载,水厂成立之初,老百姓对自来水并不接受甚至有些抵触,直至宋炜臣当着汉口市民喝下一杯自来水,并且承诺头一个月自来水免费,才逐渐为市民所接受。随着水厂逐渐扩建,暨济水电公司还将水管铺进租界,承办了租界自来水业务。
宗关水厂的取水口仍是当年建厂时所定,不曾有过改变,至今仍在服务汉口数百万居民。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仍是武汉最高建筑的汉口水塔,也是宋炜臣留给这座城市的纪念。
百年老水管将进博物馆
暨济水电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宗关水厂。百年来,自来水处理的工序一脉相承。一滴水从取水口至反应沉淀池、再经滤池、通过加氯消毒到水库,再通过地下管网打通的经脉,流进千家万户。从英国来的这根老水管,是这条经脉中的一簇。
从1908年这根老水管启用时算起,武汉市当时日均供水仅2.3万吨,现在日均供水300余万吨,高峰时期接近400万吨,管网的铺设也从最开始的5公里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公里,光绪年间埋下的古董供水管无论是质量还是供水量,跨越百年仍能够胜任现在的要求,让人惊叹。
获悉这根老供水管的来历,在地铁施工现场,一位年轻的施工人员称,“这根供水管用了上百年,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管坚强。”
武汉市水务集团负责人表示,随着地铁施工,将在合适的时候将水管完整取出,作为见证武汉自来水事业发展的文物,送进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