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位院士现场把脉支招提升水质环境

  图文:武汉力争3年还南湖一湖净水

图为南湖上设置了一些生态浮岛净化水质图为南湖上设置了一些生态浮岛净化水质
图为中国工程院5位院士前往南湖,把脉水环境提升治理工程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摄图为中国工程院5位院士前往南湖,把脉水环境提升治理工程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摄
图为绿色的生态浮岛能改善南湖的水环境图为绿色的生态浮岛能改善南湖的水环境

  楚天都市报记者林永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继武汉东湖水达到4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之后,南湖水环境提升的工作也步入了快车道。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任南琪、王超、彭永臻、谢先启亲临南湖,察看雨污分流情况,了解南湖水质,探讨治理方案。

  楚天都市报记者获悉,南湖水环境提升技术方案已初步形成,正在进一步完善中。根据该方案,武汉市将多措并举,控制外源污染,削减内源污染,进行生态修复,力争2021年南湖地表水提升至五类,还市民一湖净水。

  南湖水离生态标准尚有差距

  南湖是继东湖和汤逊湖之后的武汉第三大城中湖泊,水域面积7.64平方公里,总岸线23.02公里,周边以居住和教育科研用地为主,总人口近60万。

  上世纪70年代,南湖呈现“碧波荡漾,渔舟唱晚”的美景,上世纪90年代,南湖水质急剧恶化。水域面积广、周边人口密集,对南湖水环境造成极大影响。自2006年起,武汉采取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完善配套项目设施等措施,逐步改善了水环境,但治理效果离生态标准还有差距。

  昨日,上述5位院士来到中南民族大学,查看雨污分流情况。记者看到,该处有一排水口,平日排水口关闭,雨量大时闸口打开。随后,在南湖大桥、南湖渔场,5位院士详细了解了南湖水质正在进行的治理举措。记者注意到,有工作人员正驾船清淤,水面上有水生植物形成的生态浮岛。

  据悉,南湖周边少数排水口直排入湖,是南湖水质变差的一个原因。同时,现状污水管网未达到全覆盖、雨污合流排口溢流污染较严重、社区雨污分流率较低,使得南湖水质较差。

  外截内治四大举措提升水环境

  在随后召开的专家咨询会上,记者获悉,南湖水环境提升技术方案初步形成,主要计划从四个方面提升南湖水环境。

  实施雨污分流,从源头上控制南湖外部污染,是措施的重中之重。据悉,南湖范围内一些小区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18千米长的污水管道,截留现状合流污水;新建一座初雨处理厂,让初雨不再直排入南湖,而是进入处理厂处理,削减南湖表面污染源。

  削减南湖内部污染,增强南湖水自净能力。武汉市计划在南湖排水口及相对封闭湖汊处,放置增氧机,设置生态浮岛,改善水环境;采用微生物技术,降解水体及地泥表层的污染物。

  生态修复,让水活起来,则是改善水环境的催化剂。据悉,武汉计划实施南湖“一湖一策”方案,打通“牛山湖—汤逊湖—野芷湖——南湖”补水通道,让南湖水15至30天内循环1次。同时恢复南湖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水生态基础;强化食物链作用,适度放养水生动物。

  严格管控,让南湖外部更加清净,如南湖区域预控建筑后退蓝线最小宽度不少于30米;加强陆域城市管理,严禁网捕各种鱼类等。

  南湖水质远期要达到四类水

  8月3日,武汉市主要领导曾专题调研南湖水环境,要求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还一湖净水给周边居民。记者了解到,除了南湖水环境提升的技术方案,目前一些治理工程也正在实施中。

  在南湖水面,底泥清淤工作正在进行中。据悉,南湖底泥清淤量为380万立方米,先用绞吸船清淤,脱水处理后再外运。截至目前,已清淤330万立方米,计划今年底完成清淤。龙王庙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江工程正在建设中,起点是龙王嘴东路,终点是南湖连通渠,全长6千米,计划今年底完工通水。

  在南湖渔场,水面漂浮着一些生态浮岛。据悉,生态浮岛以构建沉水植物群落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水质,构建草型清水湖泊。

  记者了解到,根据计划,2019年10月前,南湖将实现全面截污,2021年水质好转,主要指标达到五类水,远期到2030年要达到四类水,南湖区域将呈“水绿千帆度,山青百鸟飞”之美景。

  专家称要加强调研

  制定控源截污时间表

  “南湖水环境治理,涉及面广,问题较多,成因复杂,要统筹考虑。”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昨日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现状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再行对策。

  王浩院士告诉记者,南湖水环境提升,根本上是从源头上减排,末端在治理水上做文章。因此,首先要分析各种情况下暴雨后南湖区域的积水,具体分析。其次,可以沿着南湖周边,就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连入几个排水口,在地下处理,这样不占地、不扰民。最后,河流内还可放一些微生物,让南湖水内的动物、微生物活跃起来,吸收水体的富营养化。彭永臻院士也建议,水环境是一个长期过程,尤其是面积大的南湖。因此可以根据环境治理目标和技术方案,制定控源截污进度时间表。“建立南湖水的生态系统,很有必要。”任南琪院士说,控制好污染源是根本,而建立水内的生态系统,可大大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同时,南湖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谢先启院士则表示,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向。南湖水环境提升也可多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下凹绿地、雨水花园,让南湖既有“面子”又有“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