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考古勘探、试掘已确定的纪南城城门有7座,其中5座陆门、2座水门。郭德维的专著《楚都纪南城复原研究》中,对上述南城垣水门做了详细描述:水门应是三层式建筑,下层为桥梁,中层安放门闸,上层作为瞭望和守城处所。据此研究成果复原的纪南城水门模型,曾在省博物馆楚文化馆长期展示。
繁盛:城内人口达30万
楚都纪南城始于何时?存续多久?几十年来,一直是学者争议的话题。
一种说法认为,纪南城春秋早期由楚文王自丹阳迁至,废弃于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公元前278年),故楚国在纪南城建都达400多年之久,横跨春秋战国。
1975年的“考古大会战”发掘报告,则初步认定纪南城存续于战国时期。近年来学者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依据最新考古材料研究认为,春秋战国之交,楚昭王或惠王迁至纪南城建都,纪南城作为楚国都城存续了200余年。
虽起始年代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纪南城是楚国鼎盛的标志,也是楚文化繁盛的象征。蔡靖泉称,当时的郢都是一个人口众多、繁华富庶的南方大都会。据考古学家估计,城内的人口达30万人。东汉桓谭在《新论》中说:“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也。”早上穿新衣服进城,晚上就挤破了,郢都之繁华可窥一斑。
考古材料也能佐证这一点。上世纪长期在纪南城考古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权喜回忆,1975年,他们在纪南城龙桥河西段长约1000米、宽约60米的范围内,就发现有古水井256口。此外,纪南城四周分布着大量楚墓,已发掘的楚墓至少在3000座以上,地下埋藏的更不计其数,“墓葬数量、规模与分布的广泛,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纪南城的规模”。
世界:楚国曾是“世界第一大国”
曾侯乙编钟,陈列于湖北省博物馆,世人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套编钟下层正中悬挂的一件大镈钟,据铭文显示,是楚惠王赠送给曾国的。
杨权喜说,曾国长期作为楚国附庸国,尚有如此震撼的编钟,其国君随葬的文物如此丰富、精美,让人禁不住联想,楚惠王自己的编钟又该是何等规模?宫廷中的陈设又该如何奢华?
目前,纪南城内出土的文物尚不多,然而,其周边楚墓出土的数量巨大的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简牍等文物,如精美的战国丝绸、虎座鸟架鼓、包山楚简等瑰宝,已经折射出纪南城内楚人的智慧和楚文化的光辉。
楚文化与西方著名的古希腊文化,几乎处于同一时代。已故著名楚学研究专家张正明认为,二者大致同时登上当时文明的最高峰,东西辉映,可相媲美。荆州纪南城是鼎盛时期的楚文化中心,雅典是古希腊文化中心,因此,有学者把荆州称作“东方的雅典”。
蔡靖泉教授介绍,楚威王时,楚国据有了当时的南半个中国,可谓泱泱大国。公元前323年,楚国攻伐魏国夺取8个城邑。就在同一年,地球之西的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他凭借武力建立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随之分崩离析。于是,楚国实际上成了当时世界上疆土最广的第一大国。
废弃:秦、楚好哥俩“翻脸”
占地16平方公里的南方第一大城,为何至今仅剩残垣,昔日辉煌难觅?“早在秦国军队攻占郢都时,就对郢都进行了彻底的摧毁,一代名都从此销声匿迹。”蔡靖泉称。
历史风云变幻莫测。其实,在秦、楚历史上,两国关系曾有很长一段“蜜月期”。春秋中期,秦人为对抗晋国,与楚结盟,《左传》记载的秦楚联合军事行动就有多起。这段秦、楚外交的“蜜月期”跨越了十八代,两国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1973年,湖北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钟,刻有“秦王卑命”“竞坪王之定救秦戎”铭文。经考证,铭文大致意思应是楚军救秦之事,反映了秦、楚当时的良好关系。楚昭王时,吴国来袭,昭王投奔随国,在危急时刻,楚国大臣申包胥从秦国借来援兵,才把吴国赶走。
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与楚国成为角逐天下的对手。“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楚怀王一度被推举为统帅,率合纵六国联军攻伐秦国。然而,楚怀王志大才疏,六国各怀异心,联军逼至函谷关,秦国出兵迎击,楚怀王便无力控制,六国军队作鸟兽散。
此后,秦、楚多有交手,年迈的楚国节节败退,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兵南下,所向披靡,攻占了纪南城,焚烧宗庙,携走重器,对其进行彻底摧毁。楚顷襄王率余部远徙于陈(今河南淮阳),之后楚都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
公元前223年,楚为秦所灭,两年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