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就“生态长江”建设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周舜尧 柯美杰 张齐琪 郑玮 发自北京

  3月6日,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在当日下午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讨论议程后,湖北代表团就“生态长江”建设,安排了7位人大代表答记者问。

  这7位人大代表,分别来自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湖北省政府、中央部委驻鄂机构以及湖北省政府职能部门、下辖城市,他们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讲述了湖北在“生态长江”建设上的思考和实践。

  利用岸线资源时注重“留白”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晓东说,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湖北作为参与其中的重要省份,有“三个特殊”,即地位特殊、作用特殊、责任特殊。

  王晓东说,在地位上,湖北是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地处长江“龙腰”的位置,长江水利委员会等一大批与长江有关的国家部委下属单位、分支机构设置在湖北。在作用上,湖北发挥着支点、关键作用。在责任上,湖北大江、大湖密布,承担了维护长江中下游水质的责任。

  王晓东表示,围绕建设“生态长江”,湖北将在四项重点工作上发力。首先是做好发展理念的创新,近年来,湖北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提出了“生态立省”等战略。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了“湖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湖北省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和“绿满荆楚”行动计划,治理雾霾问题,保护水源、土壤,实现“绿色全覆盖”。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湖北将进一步抓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落实的刚性约束,发挥其考核干部的“指挥棒”作用;健全碳排放交易试点等产权交易市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联合其他省、市,编制流域跨境管理方案,建立跨区域的环保工作机制。

  “一些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我们将保护好,暂不开发。”王晓东说,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湖北在长江岸线资源整合中提出了“留白”的概念,是注重长远上的“积极有为”,促进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此,湖北省出台一系列岸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政策,开展全省港口资源规划修编工作。严格管理审批程序,原则上长江岸线只建设3000吨级以上的泊位,并控制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资源,统筹水域与陆地开发,支持港口企业跨行业、地区兼并重组,促进港、产、城同步协调发展。

  六大举措推进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这一区域的人口和经济分别占到了全国40%以上,内河通航里程占全国的70%,同时,中国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在长江流域,淡水渔业产量约占全国60%。他表示,推进绿色发展,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要采取“明方向、抓源头、改体制、建机制、严治理、强保障”等六大举措。

  其中,在“明方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了“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明确要求,各地中,湖北也将“绿色决定生死”提到了首位。

  “抓源头,提升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水平,要做加减法。”辜胜阻说,去产能过程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净化水系、提高水质,改善人居环境。

  辜胜阻说,在改体制上,要打破行政藩篱,构建统一高效的协调体制,改变体制分割、资源分散、管理分治,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防止过度监管、多头监管和管理真空。比如,建立统一长江大保护协调委员会,要有比较“实”的办事机构。

  在建机制方面,应在继续推广借鉴成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水污染联防联控物联网,建立生态保护应急机制,形成跨行政区河流污染等生态灾难事件的联防联控机制。

  “要推进长江水污染治理,提高违法成本是重中之重。”辜胜阻认为,严治理方面,应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原则,分门别类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绿色发展政策和措施。同时,大力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壮大循环经济规模,广泛应用低碳技术。辜胜阻建议,我国应建立稳定的生态保护投入机制。

  加快推进长江法立法进程

  “目前长江生态最大的问题还是水资源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表示,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占全国的35%,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城市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等问题。

  刘雅鸣说,针对这些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作为流域管理机构,首先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和有关岸线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

  “我们将全面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刘雅鸣解释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指“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要严格控制,对用水总量进行控制,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区的水体纳污能力,对污染源提出限排意见。

  刘雅鸣介绍,下一步工作中,需要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等多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有调整,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任务,把长江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的选项。

  “在规划目标上也要有所调整,要更加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体系建设。”刘雅鸣说,围绕生态长江建设,长江水利委员会将建设四大体系,包括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利用体系、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联动协商机制保护长江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说,目前,湖北正在抓紧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以此来指导湖北“生态长江”建设。

  他说,湖北“生态长江规划”有“三大体现”,首先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做好人水和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其次要体现国家规划,湖北实施。国家层面的规划正在制定中,我们则是要把国家规划具体化、湖北化、项目化。第三要体现湖北特点,处理好长江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李乐成说,具体来说,湖北“生态长江规划”将形成1+5+N的体系。“1”是一个总体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此外,还有五个支撑性专项规划,包括长江经济带绿色廊道、综合经济交通走廊、现代产业走廊、绿色宜居城镇走廊及文化走廊。“N”,则是指对湖北已经出台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相关的规划,按照“生态长江”的要求,进行修改、调整。

  李乐成认为,长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要保护好长江,这些省、市、自治区必须共同协作,建立有关联动机制。湖北会抓好长江中游城市群省级协商机制,并在协商机制手段上创新,做好环境联合执法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