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责给沿岸新种植的花草树木浇水,让它们早日生根成活。”张建军是武当山特区本地人,说起剑河的整体变化,他一边浇水,一边跟记者讲起之前的剑河样貌。他说,不远处的仙都桥,曾经被洪水冲毁,在此次改造工程中不仅恢复了原貌,还增加了现代化的泄洪通道。

  太和大道全新面貌横贯“道都”

  仔细观看整个武当山特区的地图你会发现,此次改造项目之一太和大道,是整个武当山特区东西向的一条轴线。它是316国道的一部分,从武当山特区的中心穿城而过,一段连着汉十高速武当山进出口,一段连着工业重镇六里坪,车流量巨大。如今,这条轴线已经彻底换了容颜:崭新的路牙石、全新的节能路灯、大气的公交站廊,就连原本秩序杂乱的十字路口,也安上了智能化的信号灯。

  “以前我来武当山玩过几次,毫不客气地说,武当山给我的印象就是脏乱差,尤其是玉虚街和太和大道。”武汉人孙咏宝做梦也没想到,这次他成了武当山“一街一路一河”改造工程的一个项目经理。以一个外来人的眼光看武当山的变化,孙咏宝也在感叹着当地的变化。

  老营宫村几乎占据了整个武当山城区的三分之一,而太和大道的大部分路段属于老营宫村。村干部陈丰均,同样见证了眼前的变化。“说实话,这次改造工程得到最大实惠的是老百姓。不仅是太和大道、玉虚街,就连背街小巷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陈丰均说。

  在陈丰均的印象中,变化最大的要数老营宫村下辖的胡家巷,这条300多米长的巷子两侧,居住着几千人。以前,这条巷子中有一条一米多深、两米多宽的臭水沟,里面丢满生活垃圾。在这次改造工程中,臭水沟不见了,呈现在老百姓眼前的是一条拓宽变直的巷子,两边还设立了停车场。

  “以前最怕过夏天,门前这条臭水沟臭味扑鼻不说,蚊子更是多得让人受不了。”今年62岁的陈前国在胡家巷居住多年,现如今,臭水沟不仅得到彻底疏通,上面还加盖了盖板;以前连会车都无法实现的巷子,变成了最宽处近10米的大马路。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武当山特区的整体环境水平,在此次改造工程一开始的时候,武当山特区就按照地域分布,将全区划分成29个片区,展开了环境大整治工作。以城区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推进“五城联创”工作为重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领导分区负责、单位包片整治、街办属地管理、城管日常监督”的网格式管理责任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按照“定领导、定任务、定职责、定进度”的“四定”要求,一一明确责任领导、包片单位、责任人。

  除了明面上的环境整治工作,武当山特区还对污水管网等普通居民看不到的硬件做了改造升级。光是老营宫村一个村,当地政府就拿出200多万元,对地下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而老营宫村8个村民小组中,有6个小组至少90%的面积在此次改造工程中得到实惠。除了污水管网建设,还包括房前屋后的修缮、小巷路灯更新和安装等。

  “借助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举办这一契机,武当山特区的整体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当山特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除了环境,整个武当山特区的综合形象也得到极大提升。

  从长远来看,武当山特区的“一街一路一河”改造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服务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更是整个十堰旅游产业留客之道的长远思考和具体规划。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确定在武当山召开之前,武当山政府就已经下定了改造“一街一路一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