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惠民事项加速推进——

  4000名大学生村医上岗

大学生村医杨海燕在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大学生村医杨海燕在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

  “幸福感,来得有些快!”看着村里新来的大学生村医,村民朱宏香咧着嘴一个劲地笑。近年来,在湖北,近4000名大学生村医陆续上岗。他们承载一个看似平凡却颇为神圣的使命:兜住农村医疗卫生的“网底”。

  大山深处,大学生村医在磨砺中成长

  挎着出诊箱,骑上摩托,在山路穿行,上门为村民们量血压、测血糖、送药。

  这是24岁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杨海燕的日常,虽然脸庞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努力做好”是她内心的执念。

  “我从小想当医生,2015年高考,班主任推荐我报考了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杨海燕说,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4年,政府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按照定向委培协议,最少要当5年乡村医生。

  她就职的百年关村,常住540户1800多人,此前,村卫生室一直是70岁的老村医裴光鑫独守。

  上岗第一天,杨海燕就感到“能力恐慌”。

  基层人手少,村医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要客串收费员、发药员,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慢性病防控等。杨海燕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我得把经验尽快传给她。”裴光鑫20岁就当了乡村医生,形成干练、沉着的性格,事情再多也处理得井井有条。上门就诊的乡亲,裴光鑫不仅熟悉每个人的容貌、性格,对身体状况也了然于胸。采药,他钻过村里村外一座座山;随访,更是全村村民一户不落。

  裴光鑫、杨海燕结为师徒后,师傅倾囊相授,徒弟虚心讨教。上岗仅半年,杨海燕就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能够独立接诊。不论烈日暴晒的酷暑,还是大雪飘飞的冬夜,村民一个电话,杨海燕就会火速赶到。

  合力推进,舒缓“末梢”之痛

  70岁的裴光鑫在老村医中还算“年轻”。“村医队伍严重老化,到了年龄却退不了岗,但年纪大了接受新知识能力有限,难免力不从心。”裴光鑫坦言,村卫生室多少年就一个人,碰到疑难病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眼下,看着接班人一步步成长,老村医看到“后继有人”的希望。

  这个新旧交接的图景是我省“乡村医生配备”革新的缩影。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乡村医生3.9万余人,大专以上学历占10%,中专学历占74.8%,60岁以上的占23.4%。少数乡村医生能力有限,老百姓不满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村医“接棒”,对实现村医队伍“血液”更新,意义重大。今年,“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及县(市)三甲医院建设”项目被列为我省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惠民事项之一,省委主要领导亲自领办,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项目落实。

  在枝江市仙女镇周场村,25岁的陈宇佳是宜昌市启动“订单式”培养村医计划后首批到岗的大学生村医之一。“现在,职业发展渠道很畅通,对符合条件的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医,在事业单位招聘方面给予笔试加分的优惠政策,优先解决初级职称。乡镇卫生院统筹将辖区内大学生村医纳入进修总体安排,及时更新知识技能。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依法依程序选举进村‘两委’班子。我有了被尊重感!”陈宇佳兴奋地介绍着,一脸憧憬。

  “政府出资,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解决乡村医生断档的燃眉之急,是夯基垒台。如何用好、留住这些大学生村医,已成为新课题。我们应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培养与使用机制,让大学生村医一茬接着一茬向农村有序流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适应农村居民卫生健康需求,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兜住农村卫生的‘网底’。”省卫健委负责人说。

  [百姓感受]

  我患高血压多年,新来的大学生村医特别勤快,隔三差五上门给我量血压,叮嘱用药,从没怨言。我的血压也稳定了。去年,我突然腹部剧痛,接到电话赶来的小杨村医用车把我送到县医院,又转送市医院,做了肠穿孔手术。感谢有这么负责的大学生村医,救了我的命。我也非常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山里人吃药、治病都有保障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村民严万美

  原本担心老村医“退了”没人给我们村民看病了,现在好了,有大学生村医接班,我们又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了。新来的大学生村医,知识面可广了,常常给我们讲新的医学知识和许多预防的方法,我们都喜欢听。党和政府想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村民邓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