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市场规模逾千亿高端能源装备
建设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湖北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装备产业整体水平的机遇。作为国内首创性成果,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有望擦亮湖北海洋工程品牌。
为保障平台建设和长远发展,湖北与中船重工合资创办了“中船重工湖北海洋核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海洋核能的业主公司,719研究所为工程的技术总负责单位和工程总承包方。此外,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武船重工、东方武核、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均可成为海洋核能配套单位。
谈到工程何时能发挥作用,中船重工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该集团将与湖北省政府组建成立示范工程建设专项领导小组,力争2016年上半年组织完成项目核准申请;2019年之前,完成发电功率为2X25MW级核动力平台的研发、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到2020年,实现渤海工程应用,打造示范工程;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单机发电功率为50MW级、75MW级、100MW级核动力平台的研制,形成系列化,满足渤海和南海油气开采工程、岛礁建设及保障的能源需求。
根据测算,仅就海上石油钻采方面的需求而言,其市场规模即可达千亿元,海洋核动力平台建成运行后,将成为市场规模逾千亿的高端能源装备。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湖北省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海洋工程和装备研制,在海工装备科技、人才、资金和制造方面优势突出。随着示范工程研制和建设推进,一大批与之配套的材料、仪器仪表、装备、系统等企业将同步成长起来,一大批相关领域的人才、资金、技术、企业等要素将加快向湖北集聚,形成“洼地效应”,形成海工装备、海洋核能研发制造、工程成套生产全产业体系。
据介绍,中海油及相关海上作业单位对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期望较高。数据显示,目前,渤海海上石油开采所需能源为原油或有限的伴生气,发电成本大约2元/千瓦时,而海上核能发电成本约0.9元/千瓦时。
近年来,随着中船重工719研究所持续开展核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湖北造“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在未来3年问世,推进我国船舶和海洋工业自主创新发展。
——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朱涵超
◎链接
俄罗斯率先建浮动核电站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随着船舶核动力及系列实验性反应堆发电成功,“海上浮动核电站”进入人类设想。
最早将“海上浮动核电站”设想付诸实践的是俄罗斯人。为给该国远东和北极一些边远地区、油气田开发供电,俄罗斯原子能公司2009年开工建造了“罗曼诺索夫号”浮动核电站,计划2016年交付、2018年投入使用。
核电站投入使用后将使用纯度在20%以下的浓缩铀。船上有储存核废料的设施,每10年到12年进行一次彻底检修,并清理储存的核废料。这种新型浮动核电站能够适应北极和远东等严寒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俄共计划建造7座类似核电站。(刘天纵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