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拥堵、火灾等问题日渐凸显,武汉市于2011年正式提出“用三五年时间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政府部门则积极引导汉正街批发市场整体有序地搬迁至黄陂汉口北及三环以外其他区域。
然而,五年大限将至,《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汉正街批发市场和汉口北批发市场集群发现,与国内其他城市批发市场“说搬就搬”不同,仍有一批商户坚守在汉正街,汉口北的基础设施建设亦未达预期,而汉正街、汉口北管理方、经营主体分别祭出杀手锏争抢商户客源,双方拉锯战近乎白热化。
商业专家指出,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工作推进艰难,与缺乏统一、持续地政府引导不无关系,导致市场势能耗散、商贸资源流失,令人痛心,如此推进效率要想重新擦亮“天下第一街”的金字招牌可谓任重道远。
汉正街:离高端新定位有点远
早在2011年,武汉市政府便对外宣布,作为武汉市最大的旧城区,汉正街地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近10万人,业态落后、人口稠密、商居混杂、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火灾频发,汉正街市场整体搬迁改造势在必行,“用三五年时间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
硚口区随即抛出改造方案:计划投入400亿元对汉正街进行整体搬迁改造工程。到2014年底之前完成19宗地块的拆迁,同时兴建2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公共建筑,将汉正街改造成集商贸、商业、金融、旅游等多种商业形态于一体的高端商业中心。
如今5年过去了,汉正街改造确实取得了部分突破性进展。武汉市汉正街管委会最新统计显示:自2011年启动整体搬迁改造以来,在汉正街1.6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经营面积从200万平方米萎缩至110万平方米。原先的2.7万商户一大半迁往汉口北和汉川等地。目前,仍有1.2万商户留守汉正街,其中八成从事服装及相关行业。
随着大批传统市场关闭搬迁,武汉市三环线以内全面“禁货”,全国电子商务风起云涌,汉正街的经营空间、物流手段、交易渠道等面临重重冲击,传统的“三现”(现场、现货、现钱)交易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2016年1月8日,绿地集团以25亿元总价拿下P(2015)149号商服地块,拟建绿地沿江一号二期。按照规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由2栋甲级办公楼、4层商业、准甲办公楼组成。这无疑是汉正街打造高端商务功能的一个重要起步。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绿地项目实地看到,该地块紧邻白马商城和沿江一号一期,目前已全线打围,地块上仍有部分旧房尚未拆除。场地内有几台挖掘机在作业,但整体工程没有明显的动工迹象,大部分区域成了临时停车场。
然而,绿地项目周边地区很难看到打造高端商务的氛围,周边商城仍以经营中低端服饰产品为主,而东面原本定位中高端的新兴商业体沿江一号却落寞已久,客流量、提袋率均不理想,汉正街距离5年前提出的高端定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汉口北:配套设施建设有点慢
2011年至2012年间,武汉市主要领导多次表示,要举全市之力支持汉正街搬迁改造。按照武汉市有关规划,用三五年时间,积极引导汉正街批发市场整体有序地搬迁至黄陂汉口北及三环以外其他区域。
2011年8月,武汉市黄陂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介绍,汉口北批发市场集群已经对接了汉正街的三个市场。其一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现已有2532户签订了入住协议。按照预计,实际搬迁需要的面积为18多万平方米,现已建成的有二、三十万平方米,完全可以满足一期,以及后面几期小商品铺搬迁的需要;其二是汉正街副食品市场,主要搬迁至四季美农贸市场,目前已签约了千余户。预计搬迁需要的场地是11万平方米,实际已建成了68万平方米,完全能满足汉正街副食品商铺的需求;其三是建材、灯具市场,目前已有500多户商户在五洲建材城签约,已准备的面积为14万平方米,足以满足需求。
然而,本报记者近日在汉口北批发市场集群实地走访发现,虽然整体商的签约商户、已售商铺众多,但各主题批发城现场交易情况却冷热不均。汉口北酒店用品城、小商品城(6.190, -0.03, -0.48%)内,前来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但四季美农贸市场内却门可罗雀。
多名铺主认为,汉口北的市场热度未达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按照规划,到2013年,要基本完成汉口北市场及配套建设,其中汉口北长途客运站、公交换乘中心要在2013年10月前建成,堤角至汉口北地方铁路工程也要在2013年完工,停车位、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亦同期完工。”铺主刘先生介绍说,但由卓尔集团、省客集团和公交集团三方共建的汉口北交通枢纽站至今没有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