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曾灿

  上市公司对市场风向的变化理应具备敏锐的触觉,而资本的推动让很多企业能够更加容易地改变航向。借壳上市或控制权转让,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不过,一个区域内的上市公司,有1/4都转手卖给了他人,却并不常见。梳理湖北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发展脉络,近4年来,共有11家企业被借壳或发生控制权并更事项。

  其中,宏发股份借壳ST力阳、斯太尔借壳博盈投资、济川药业借壳洪城股份、南国置业控制权转让给电建地产、长航凤凰卖壳给顺航海运、盈方微借壳S舜元、京汉股份控制权转让给京汉置业、高升控股借壳蓝鼎控股、百川能源借壳万鸿集团、美尔雅控制权转让给中植系、顾地科技控制权转让给盛农集团。

  往前再推10年,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02-2012年这10年间,湖北还有11家上市企业被借壳或是易主,其中华远地产借壳ST幸福(注册地已迁出湖北)、东方金钰借壳多佳股份、仰帆控股借壳国药科技、中茵股份借壳ST天华、中珠医疗借壳潜江制药、三安光电借壳ST天颐、启迪桑德借壳ST原宜、航天电子借壳武汉电缆,沙隆达A控制权转让给中农化集团、武昌鱼卖壳给华普集团、百科药业(即如今的天茂集团)转让给新理益集团。

  加上近年来新上市的8家企业,湖北目前共有A股上市公司89家。而其中有23家控制权发生变更,占比约1/4。这些“卖壳”的企业,或因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或受经济周期影响,行业整体低迷、后劲不足;抑或是原大股东自身财务需求等等。不论原因若何,至少从“借壳”过程传达出来的信息来看,这一“激烈”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改变现状、力求更好发展的一种途径。

  而相较“卖壳”而言,跨界运作则成为了上市企业相对“温柔”的自我变革方式。

  以湖北地区上市公司为例,近年来,湖北有多家企业放弃原有主业,或与楚天高速一样正在大规模开展跨界运作。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中元股份跨界做医疗器械,天茂集团做金融保险,中茵股份、凯乐科技跨界做互联网科技,当代明诚由一家磷矿贸易企业彻底转型为影视、体育类公司等。此外,以半导体作为主要业务的台基股份,正在推进收购影视类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

  中元股份此前主营智能电网相关产品,经营业绩增长平稳。从2014年开始,中元股份先后收购大千生物、参股埃克森;2015年作价6.9亿元收购医疗信息化企业世轩科技,继续加码医疗行业。今年上半年,世轩科技并表,从中元股份近期披露的半年度预告来看,公司今年1-6月预计实现净利润3013万元-336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0%-190%。而中茵股份则由一家房地产企业跨界转型为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2015年收购闻泰通讯51%的股权以后,中茵股份宣布逐步剥离原有业务,专注于互联网+平台业务。

  7月20日楚天高速举行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肖跃文认为,开展跨界并购是解决公司目前发展瓶颈的重要选择。原有主业发展见瓶颈、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这成为很多企业对外宣称的跨界运作逻辑。

  不过,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部分企业跨界并购动机存疑。他认为,实体经济不景气,一些企业流行玩股权、玩金融,大搞资本运作,实质上是脱实向虚,其结果是掏空实业、玩垮实体,这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工业强基、实业兴邦的发展战略是相悖的。因此,他认为必须警惕一些“所谓的跨界并购”。

  而在实际操作中,也正因为跨界更多地是跨向新兴、热门领域,风口效应会吸引诸多投资者参与,对于跨界运作的监管也在趋严。近期珠宝类上市公司东方金钰财务投资某机器人公司一事,便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此外,新兴产业标的资产估值高、新老公司的文化融合是否顺畅、上市公司对新产业的人才储备及运作经验不足、标的公司业绩承诺能否顺利实现等问题,也成为市场对跨界举动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