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现代社会最普及的电子产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生产国,拥有最多的手机品牌,拥有最大的手机市场。
工信部3月份公布的《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显示,2016年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生产手机21亿部,同比增长13.6%,其中智能手机15亿部,增长9.9%,占全部手机产量比重为74.7%。
那么分地区看,哪些地方的手机生产最多呢?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梳理发现,2016年,共有21个省份生产手机,有4个省份的手机产量超过了1亿台,其中,广东达到了9.6亿台,占比接近“半壁江山”,重庆和河南紧随其后,也突破了2亿台。
珠三角:手机天堂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堪称“手机天堂”。特别是在珠江东岸的深莞惠,手机品牌林立,华为、联想、OPPO和vivo、中兴、酷派、TCL、金立、三星、黑莓……或为土生土长品牌,或为国际品牌本土制造。这些手机厂商们或冠名、或赞助国内各大综艺节目。
根据南方日报报道,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机都与深莞惠都市圈有关。作为国产手机代表的华为、OPPO和vivo目前均为“东莞制造”,其不少屏幕、电池则由惠州的“隐形冠军”供应。全球出货量占据头把交椅的三星,虽为国际品牌,但它在中国最大的手机生产研发基地就是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数据表明,约六成的苹果手机屏幕、约七成的三星手机屏幕,是产自伯恩光学。这家位于惠州的全球最大手机玻璃面板生产商,主要客户还包括华为、vivo、小米等,占据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每10块手机玻璃屏幕中有一半来自惠州。
此外,随着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提速,珠三角不少手机厂家将产能转移到中西部的江西、贵州等地。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告诉记者,珠三角聚集了世界出货量的几大手机厂商华为、OPPO和vivo,还包括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型手机代工厂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整个珠江东岸的区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是手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区域。
孙燕飚分析,目前珠三角在中低端这一块的零部件已经十分齐全,唯一稍有欠缺的是在中高端的部分,“比如芯片这一块主要是在上海、摄像头这一块在宁波,触控模组方面有厦门的宸鸿科技。”
另外,很多手机巨头将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因为上海高校比较多,有人才优势,是手机研发高地。” 孙燕飚说,上海还有很多手机方案公司,“现在1500元以下的机型占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很多机型都是在上海的方案公司拿方案做的。”
中西部:重庆河南贵州大飞跃
在广东之后,重庆和河南紧随其后,手机产量也突破了2.5亿台。重庆市经信委官网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市手机产量达2.87亿台,同比增长58.7%,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13.9%,仅次于广东省,居全球第二。
据重庆日报报道,该市手机产量大幅度攀升,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陆续引进、培育了一批手机生产企业。目前,全市的手机生产企业已达近百家,分布在南岸、潼南、渝北、九龙坡、巴南、长寿、綦江和大足等多个区县。其中,仅在作为重庆市特色产业(手机)基地的南岸区,就有20多家手机生产企业。
这些手机生产企业中,既有知名手机品牌vivo,也有近两年在国内手机市场快速崛起的“黑马”——重庆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其手机销量达到2000万台左右。
河南的手机产业则依托郑州空港经济区而发展起来。2011年10月,当时全国第13个、内陆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富士康代工生产的美国品牌苹果智能手机开始源源不断的从中原腹地的农业大省飞向全球,带动河南外向型经济连年高速发展。
在富士康的带动下,很多著名智能手机品牌往郑州航空区集聚,推动了郑州航空港智能手机产业园于2014年1月提前投入使用。至2015年,郑州航空港区生产的智能手机就突破了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供货量的七分之一。
排名第四的贵州,近几年手机产业发展亦十分迅速,产量达到1.3亿台。近几年贵州顺应大数据产业革命大潮,重点打造以大数据、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和高端特色装备制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和中国内陆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最终搭建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智能终端生态体系。
2014年下半年,贵州以晴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第一部手机走下生产线,从此,贵州省拥有了移动通信手机产量的正式统计数据,当年只有6.54万台。
短短几年过去,以晴集团已经实现了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成为贵州首家电子行业百亿级企业,带动7000人就业。与此同时,以富士康、以晴集团、财富之舟、百纳威等大型智能终端生产集团为代表的企业落户贵州,除了智能手机外,还生产功能手机出口亚非等地,共带动5万多人就业。
在这四个省份之后,其他的省份手机产量都低于1亿台,其中江西、北京、湖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份的手机产量超过了50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