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开始,老王要科普一个94%的人都没听过的名词——跟尖差(英文名:Heel-Toe Drop)。

  你可以理解为足尖和足跟距离地面的高度差。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两年小范围流行过的“五指鞋”?许多穿过这鞋的跑友表示,跑久了小腿会非常酸痛。

  运动科学家经过研究,最后认为很可能是因为五指鞋的跟尖差几乎为零。

  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许多被追捧的跑鞋的跟尖差普遍是5mm—10mm的水平。而且,越讲究避震的鞋款,这一数值越高。

  科学家表示,人体天生就有赤脚跑的保护性生理结构,因此,对穿跑鞋时的跟尖差的敏感度比我们想象得高。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平底凉鞋VS高跟鞋。

  最后,经过运动科学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A。跟尖差越高的鞋子,不管避震与否,脚步落地时将会影响跑者以脚跟落地,跑动时很少使用阿基里斯腱。

  B。跟尖差越低的鞋子,脚步落地时将会影响跑者以前脚掌落地,跑动时会大量使用阿基里斯腱。

  (也有特例:非洲籍的跑者,因为他们很多从小都赤脚跑,所以养成了使用阿基里斯腱的习惯,不受跟尖差的影响)

  阿基里斯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由小腿肚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肌腱共同形成。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小腿肚。

  发达的阿基里斯腱能提供更多的向前跑的力量,也能吸收更多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保护膝盖。

  反之,可能会导致跑步速度偏慢,结束以后大腿会酸痛,如果跑量过大还会造成小腿抽筋以及增加膝盖受伤的风险。

  老王一句话总结:你的小腿变粗,可能就是阿基里斯腱变发达了,而原因也许就是你的跑鞋跟尖差数值太小,让你在跑步时倾向于前脚掌落地,甚至是踮着脚跑。

  美国运动医学会对跟尖差有一个界定——

  0—4mm,避震能力极低,通常被称为极简鞋款,普遍作为竞赛使用;

  4—8mm,避震能力较低,通常可以用做强度训练并用以竞赛;

  8—12mm,避震能力中等,通常被定义为训练鞋或为长距离使用的跑鞋;

  12mm以上,高避震的慢跑鞋。

  老王建议,跑步的朋友随着训练时间的提升、从高跟尖差的慢跑鞋,慢慢转换到低跟尖差的路跑鞋甚至是几乎零跟尖差的马拉松鞋。

  当然,如果是追求小腿不变粗的跑友,或许选择跟尖差高一些的跑鞋是理想的选择。

  (跑步指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