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乙之砒霜,或许恰恰是甲之蜜糖,“危”与“机”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1943年,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时装业内人士无法到巴黎观看法国时装秀,却意外成全了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这个一度被认为毫无时尚根基的城市,却接过战时通讯受阻的巴黎大旗,开始了自己的正名之旅。

  约莫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的中国称得上是汉派女装最鼎盛的时代。

  但在如今,女装市场里,偶有某个汉派女装落寞的身影,在某个角落苦苦等待着人们的眷顾,却早已收缩了当年的光彩。

  也许是当年声势响亮的原由,“汉派女装”这个称谓却还是拥有她的一席江湖地位。听起来有一点萧索,那个曾经实实在在称霸过女装市场的汉派,如今却只在江湖听闻她的过去。

  当汉派女装在品牌市场以超速度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不禁想问:汉派会涅槃重生,重塑当年之勇吗?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爆炸,“互联网+”概念作为新一代信息与创新技术,已然对我们身处的时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演化与推进。更有观点认为,如今所有传统应用与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如果还存在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东西,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

  但也有保守派认为,由于品牌商业化和全球扩张的需要,它所传递的信息被要求简单明了,温和中立,并且涵盖到尽可能多的人群;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和社交网络的流行使得我们身处一个平面化以及高度视觉化的世界。一个系列是否成功,一个设计是否受欢迎,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直观地视觉解读。这种“去智化”的获取,是否是一种思考的倒退?

  2015武汉国际时装周即将举行,带着“互联网+”、“实体经济”、“买手经济”、“设计师新生代”、“服装创二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平台”六大元素前来,实是“危”中的转折。而这样的盛会最终能不能延伸出一条完整的时尚创意链条,建立一个时尚之都,我们拭目以待。

  从一到百,谁组了这场时装的局?

  时装龙头,巴黎陷落

  1943 年以前的巴黎曾一直牢牢占据着时尚业界的所有垄断地位,它向世界输出最好的设计师并占据时尚杂志的始终。

  Coco Chanel 1910年在巴黎康朋街21号开设第一家女装商店,斜裁法创始人Madeleine Vionnet于1912年在巴黎Rovoli街创立了自己的同名时装屋,Elsa Schiaparelli以新奇大胆的设计引领了二战前的欧洲风尚,更有高定设计师Chales Fredrick开创了“时装模特”和“时装秀”这种服装展示形式的先河。这些大师无不站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彼端,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改变着世人的着衣习惯。巴黎,一度成为女性梦想的集结地。当时的巴黎理念,至今仍然深入人心,令人着迷的优雅风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再回归到潮流的浪尖之上。

  相比之下,70多年前的纽约,却处在全球时尚版图上相当尴尬的境地——“二战”之前,全世界时尚关注者的目光都投在世界时尚之都巴黎。那时,全世界最优秀的时尚记者们每年都会跑去巴黎,把最新鲜的时尚动态采回来指导读者。美国时装生产商则主要是依样法国设计师的创意,照葫芦画瓢,如此一来,美国本土设计师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一个设计师的灵感、创意想要得到持续的良性发展,必须得受到媒体和服装厂商的关注。但对于当时的美国设计师来说,要想受到关注、赢得市场,真是件太奢侈的事。

  然而纳粹的控制让这座优雅之都几乎被淹没在黑暗之中,1939 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完全改写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信仰一度战胜正义,民族分裂、城市毁灭,人类受困于自己所创造的核时代之中。在吃不饱、穿不暖、连活下去都成问题的人间悲剧笼罩下,曾经繁荣的巴黎时尚产业也伴随城市的沦陷一同停滞。

  时尚新秀,伺机而起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同样的事情,是乙之砒霜,但或许恰恰是甲之蜜糖,而且“危”与“机”之间经常仅仅只是一线相隔。1943年,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时装业内人士无法到巴黎观看法国时装秀,却意外成全了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这个一度被认为毫无时尚根基的城市,却接过战时通讯受阻的巴黎大旗,开始了自己的正名之旅。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时装协会创办人之一Eleanor Lambert萌生了要在纽约创建一个发布会展示美国设计师最新设计的时装的想法,并取名为发布周(Press Week),而这便是今日时尚产业的塔尖之作时装周的开始。这个发布周的诞生重新开启了被战火封闭的时尚大门,人们重又整理衣装,隆重的汇聚一堂。而纽约的时尚风格终于在被轻视良久后正式迈入公众的视野,时尚杂志开始从曾被法国设计占满的篇幅里腾出位置给这位年轻的学徒。

  首个纽约时装周的秀场上还尚未有标准的T形伸展台,来自全世界的65名记者将会场坐的满满当当,模特们几乎就在宾客座位之间的空隙中穿梭展示。那时的活动相当简单,没有狗仔队,没有化妆造型师,没有街拍和喧嚣沸腾的秀场氛围。“媒体周”绝对是少数人的私密聚会,只有全球最著名的时尚记者和设计师才能位列邀请函,买手,也就是当时的“批发商”则一律不能获准进入而只能去设计师的设计间参观静态展。这种等级分明的制度一开始就给“媒体周”蒙上了尊贵面纱。现在看来,这仍是对于服装传统呈现方式的一种延续,它与两百年前法国贵族的私人沙龙仍系出同门。

  “媒体周”前后,报章对纽约设计师的宣传效应达到了近乎轰炸的程度,就连原本大量充斥法国时装报道的《Vogue》杂志也开始加大对美国时装产业的报道。人们甚至开始相信,纽约真的即将将巴黎推下神坛,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尚舞台。这次之后,Eleanor Lamber决定每年在纽约举办两次时装发布会——就是“纽约时装周”、也就是四大时装周的前身。

  时装周血统论

  直到“二战”结束后不久,克里斯汀•迪奥等顶尖法国设计师纷纷推出新作,才帮助巴黎逐渐收复时尚失地。米兰、巴黎、伦敦随后纷纷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周,形成时装界的头排产业链。渐渐地,时装秀场不再仅仅只是一轮服装的流动展示,其背后有严密的产业链作为根基,设计师、杂志编辑、买手、模特等等每一个人都是保证时尚产业良好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时装周,气质迥异,却各有偏重:

  •纽约——纽约时装周所展示的设计大多走实用的商品化路线,日常衣着时装化,名师加入大众品牌设计——平易近人。纽约时装周发布的品牌大多是商业运作完善的乘以品牌,风格以 商务休闲为主。

  •巴黎——巴黎时装周始终是所有时装设计师最渴望的殿堂。相较于其他三地时装周,巴黎永远真正的吸纳全世界的时装精英。那些来自日本、英国和比利时的殿堂级时装设计师们,几乎每一个都是通过巴黎走进了世界的视野。巴黎时装周以高级定制最出名。高定意味着时装界的江湖地位。作为众多高级时装屋的发源地,巴黎有最棒的高级定制手工坊。巴黎高级定制对整个时尚工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的超前创意。那些奠定在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创意结晶,其中许多的细小元素都会被应用到高级成衣的制作中。

  •伦敦——伦敦时装周以另类服装设计概念,以及奇异展出形式闻名。在时尚风格中最前卫最酷的伦敦似乎也特别适合具有这种特质的时髦人士,如果每年的这个时间盛装去伦敦来次 时尚游,那么也许你会像庞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那样显得特立独行而又性感无比。如今大名鼎鼎的John Galliano、 Alexander Mcqueen,以及后来的Stella McCartney,都是在伦敦舞台上一鸣惊人的。

  •米兰——米兰时装周崛起的最晚,但如今却已独占鳌头,聚集了时尚界顶尖人物。作为世界4大时装周之一,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的“晴雨 表”。每年来参加米兰时装周的品牌都是代表国家,并在本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参加的设计师也要求是在本国达到顶级综合标准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