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依然收紧

  实际上,高校分省招生计划的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生源质量的评价。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2015年2月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刊载“我对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忧虑”的文章,称由于语、数、外3科在总分中的权重较大,中学势必会选择将其作为应试训练的主要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性理科教育将受到极大削弱。这一现象已经在江苏省前几年的高考改革中出现,曾迫使北大、清华等顶尖大学不得不大幅削减在江苏省的高考招生指标,并相应大幅增加自主招生名额。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全国试点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

  “总的看,这项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据高校调查,经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业、科研、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潜力普遍比较突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曾如是表示。

  而据记者了解,北京大学教务部曾做过一个调查,过去四年,通过校长实名推荐、自主招生选拔的人才入学后,综合表现好于高考裸考的学生。

  高考结束,部分考生将进入高校自主选拔的时间。据统计,2013年、2014年北大自主招生的情况,发现北京考生通过“自主招生+保送生”考取北大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14.46%,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分列第二和第五,但是与北京的比例差距悬殊,浙江的占比为8.06%,湖北为4.83%。

  2014年,北京大学普通类、试点学院、农村专项、中学推荐制的自主招生占比前五的分别为北京、浙江、江苏、上海、湖南,而北京依然以13.19%遥遥领先。

  孙东东告诉记者,自主招生采取全国一张卷,基本统一划线(青海等教育资源较弱的个别省会单独划线),更能真实反映各省生源质量。

  “如果不是压缩北京的名额,北京的占比会达到20%左右。”孙东东说。

  但自主招生实施起来,与之相关的争议似乎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北京大学教育考试院院长、原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表示,多年来自主招生的争议很多,如在考试形式上,是笔试好,还是面试好,是高考前好,还是高考后好;在考试内容上,是不超过考试大纲好,还是超出考试大纲好,是难一点好,还是不难好;在考试规模上,试点高校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在选拔对象上,是招收“全才”好,还是招收“偏才”“怪才”好等等,不一而足,争议十分激烈。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核心,应当是建立健全高校各具特色的招生综合评价体系。”秦春华说。

  在教育主管部门看来,多年的自主招生试点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定位不明确,热衷于“掐尖”“抢生源”;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影响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个别高校招生程序不够完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

  2014年年底,教育部提出“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将不超过5%。

  在孙东东看来,自主招生的比例应该适度提高,特别是对研究型大学,因为现有的高考制度很难拉开学生之间的区分度。

  “一方面说高校要培养大师,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而另一方面又强调教育公平,这二者本身就是矛盾的。”孙东东说,教育部对高校自主办学仍然是收紧的,高考招生制度需要将学生逐渐分流,因材施教。而目前看来,自主招生只能是高考统考之外的辅助。

  我国从1999年深化高考改革,这期间不少省份的改革进行了四五次之多。改革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素质,利于人才选拔。而生源质量的评价也需要多维度的参照系。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到内地招生,当年该学校在内地选择了21个省份。孙东东告诉记者,当时他请该校教务长评价一下内地哪些省份生源质量好?“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京沪江浙川,这让我很惊讶。”

  2016年年高考前夕,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视频刷爆微信。该中学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有外媒称其为“世上最可怕的考试达人” 。

  据了解,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除了高达80%以上的本科上线率,学校 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更是占到约九成。

  但在孙东东看来,包括毛坦厂中学、河北衡水一中在内的部分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像是在培养“考试机器”。

  据公开资料,2015年高考,河北衡水中学本一上线率88.6%,全省第一。追求卓越的教育,使得学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我认为素质教育真的挺重要的,我也有不少同学是衡水一中的,就是真的感觉他们的管理太不人性化了,太不人道主义了。”中央财经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他在河北读初中,后来到北京。在他看来,衡水一中的应试教育,更多是死记硬背,但是到了大学后,优势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