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荆楚楷模”2023年第四季度上榜人物名单揭晓,一起向他们致敬!

  37年甘做盲人工友“眼睛”和“拐杖”的守诺者。熊昌金原是武汉重光实业发展公司职工。因厂领导的一句嘱托,37年来,他义务照顾邻居盲人工友熊光林的生活,像“眼睛”一样给熊光林带来光明。他获评“武汉楷模”。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见义勇为跳桥救人的退伍军人。韩靖曾是一名特种兵。2019年3月到硚口区交通大队工作以来,他立足平凡岗位,热心服务群众。2023年7月28日凌晨5时,月湖桥上一女子跳江,他毫不犹豫从近30米高的桥上纵身一跃,游江近百米,拼尽全身力气将其救起。救人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警察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中央政法委评为“2023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获评“武汉楷模”。

  剑指深空的航天飞行器设计师。梁深根是我国航天有效载荷系统领域知名专家,国防事业优秀科技人才。扎根航天事业近40载,他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任务,多项研究成果在型号产品上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湖北省青年科技能手、武汉楷模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国防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

  “保姆奶奶”。她33岁时丧偶,独自把3个女儿抚养成人。52岁那年,为补贴家用,她受雇抚养一名两岁半的男孩小杰。在领了两个月工资后,因雇主家庭变故,小杰无人抚养,刘芳主动承担起抚养义务,一照顾就是16年。16年来,刘芳一边卖水果营生,一边贴心照顾小杰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对待小杰视如己出。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抚养这个非亲非故的“孙子”成人,把小杰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青年。她的感人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人们亲切地称呼她为“保姆奶奶”。曾获“黄石楷模”荣誉称号。

  考古路上的热血战士。他是“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挖掘的杰出贡献者,是鄂西北考古界的“百科全书”,是文物保护传承的宣讲者和科普志愿者。23年来他踏遍了十堰的遗址古迹,用丰富的考古知识与实践经验揭开文物的“面纱”,打开被历史掩埋的秘密,让文物活起来。曾荣获十堰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永葆初心的退役老兵。十年戎马穿枪林冒弹雨,相继获得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战斗英雄”“人民功臣”等荣誉。带着军人印记,退役不忘本色,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困难学生25人。退休后,他发挥余热义务宣讲近30年,如今93岁高龄仍坚持不懈。他生动诠释了一名老军人、老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先后被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湖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守护城市动脉的“电缆神医”。他坚守配网运维一线30余年,在通宵探测中练就“听声定位”绝活,将电缆故障排查平均时长从2008年的8小时压减到1.5小时左右,为国家节约超3000万元的土方开挖、设备购置等费用及无法估量的时间效益。他为全省多地乃至外省提供技术支持,精确定位故障300余次,带出徒弟160多名,并无偿为高校科研提供排障数据,助力断电故障实现“未病”先防。荣获2022年“荆楚工匠”、“襄阳楷模”等荣誉。

  驻守深山的“气象尖兵”。一个人、一个站、一台炮、一座山,每年180天24小时待命,周而复始拆炮、擦炮、装炮、打炮、再拆炮……他坚守海拔1300多米的深山23年,累计开展气象作业1100余站次,发射炮弹10.6万发,年均保护农作物20余万亩,在防灾减灾、服务“三农”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其参与研发的高炮自动供弹技术在全国推广,保康县也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智能防雹示范县,歇马镇毛家岭作业点被评为首批全省人影示范作业点。曾获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贡献奖”“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个人”“襄阳楷模”等荣誉。

  “峡江卫士”。2023年9月19日,韩涛在工作期间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因公牺牲,年仅47岁。25年来,韩涛默默奉献在长江两岸深山之中,面对苦与难他缄默不怨,身处危与险他冲锋在前,将群众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用平凡微光擦亮警徽。韩涛用奉献和爱心守护峡江安澜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法治日报、湖北日报等中省媒体报道。2023年11月,韩涛被追授为“秭归县优秀共产党员”,被宜昌市公安局追记三等功。

  为困难学子撑起一方晴空的公益人。2014年,她创办荆州首家助学网站“荆州阳光助学网”。2015年,她加入本地爱心团队。2018年,她组建了松滋公益助学社并出任社长,致力于公益助学和关爱留守儿童及弱势群体帮扶等。截至目前,她带领助学社成员累计开展关爱活动1000余场,筹集并转送爱心助学款及物资累计500万元,走访贫困学生家庭2000余户,关爱留守儿童近3万人次,为160多名贫困学子找到定向资助人。她组织“守护花开 温暖绽放”儿童防性侵及儿童平安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她走进近40所学校,10多个村居,开展公益讲座400多堂,受益儿童达2万余名。2021年,她被省妇联评为“荆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最美妇联人”。2022年获得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五好家庭”。

  “小木棍”撑起来的“大神探”。他是一个有着20多年病龄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纤维硬化增生,已经从腰椎延伸到胸椎,但他用一根木棍抵腰,克服疾病疼痛,坚守在基层公安刑侦工作一线28年,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业内专家。他领导的刑事科学技术室被评为“全国一级示范刑事技术室”。先后荣立公安系统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一等功1次,曾荣获“湖北最美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2019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记公务员一等功1次。

  致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青年干部。他热心公益,向善向上,资助24名贫困学生,持续救助2名重病患者。他服务基层,培育四上工贸企业30余家,组织申请惠企政策300余项,帮助企业落实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他帮助2家村级合作社完成改造升级,积极谋划乡村振兴项目。获评“鄂州楷模”。

  为乡村谋发展的返乡能人。他曾经是一名高级记者,退休前曾担任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科教部主任,曾三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退休后,他响应中央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于2017年放弃北京舒适生活回到家乡担任村民组长。6年间,他扎根乡间,投入乡村振兴,高标准规划,引回乡贤参与建设美丽傅家湾,义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他的事迹被央视《三农人物》栏目、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十余年开荒植树百余亩的古稀老人。从壮年至暮年,他坚守大山,一肩一锄,将荒山绘就成满目葱茏。40年间,他植树2万余棵,让100多亩荒山重新披上绿装,带动100多名村民开荒山种杉树,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2023年1月,他荣获“黄冈市第七届道德模范”称号,2023年7月荣获“黄冈楷模”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先后被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最长情的守护人。1984年11月,他与叶桂菊结为夫妻,婚后仅一周,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让妻子完全失去行动能力,卧床不起。他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埋头苦干撑起一个家。39年如一日,对瘫痪在床的妻子,他始终不离不弃、任劳任怨悉心照顾。青丝变白发,他用39载青春岁月诠释了人间真爱,用耐心与细心诠释了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为妻子和家庭撑起了一方晴空。

  老有所为的退休乡干部。年轻时,张必斗修过电站、当过教师、做过小队队长,1984年到白果乡政府工作。张必斗任职时间最长的是在白果乡各个村当支部书记,于是“斗书记”这称呼被叫到了现在。2008年退休后,张必斗回到老家居住生活。2012年,他带领退休教师、党员等18人在白果乡两河口村成立两河口老年协会,次年更名为老年服务中心。经过1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1+12+N”的互助养老体系,探索确立了“一学二帮三娱乐四结合”的互助养老实践模式,通过互助式养老辐射了3000余名老人。

  创新有为的乡镇文化站长。39年来,他扎根基层不言悔,情系文化吐芬芳,用青春和热血点亮乡村振兴的“文化灯火”。他倾力打造非遗特色镇,连续10多年组织皮影戏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居、进公园、进福利院等活动,每年受众达2万余人次。他积极推广宣传“风俗锣鼓艺术”,创新发展壮大锣鼓队伍。2021年1月,他作为全省唯一的乡镇文化站长荣获“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华中屋脊上的火炉所长。31年来,胡学军默默坚守在山高、林深、路险、严寒的“华中屋脊”,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不平凡的从警华章。他像熊熊的“火炉”,燃烧了自己,温暖了群众。红坪派出所也实现连续10年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辖区一个机场、两个景区、两个滑雪场,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他用心用情打造“旅游警务”,4年来累计出警救援30余次,救助游客130余人次。辖区山大人稀,村民考摩托证路远花费大,他主动联系车管所下基层送考。4年14次“送考下乡”,300余张考证全部送上门,受益群众2000多人次。先后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