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野人传说”由来已久,战国时期《山海经》、西汉时期《淮南子》以及屈原的《山鬼》,对“野人”均有描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科院专家组成科考队,深入神农架寻找“大型灵长类动物”,“神农架野人”更加扑朔迷离。

  “神农架是否有野人我们无法定论,但‘野人’已成为神农架的独特标签。”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常彬说,近年来,神农架借“野人之谜”打造“野人IP”,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前不久,长篇少儿科幻小说《野人寨》获少年类科幻作品专项金奖。

  《野人寨》虚构了一个神秘的地方——神农架野人寨,并把科幻、探险、生态等主题巧妙结合,讲述了探险野人寨的故事。

  为了使《野人寨》中的场景更加逼真,作者彭绪洛多次来神农架徒步、探险。“神农架有很多无人区,在那些人类未涉足的地方,存在无限可能。”彭绪洛说,神农架探险资源丰富,对广大探险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文艺和神农架的邂逅,从来不缺佳话。2017年,全球首部“野人”题材电影《大脚印》公映,激起了一股探险热。影片以神农架“野人”传说为核心元素,在神农架历时4年拍摄。

  神农架独特的文化、原始的气息,吸引众多文艺爱好者扎根神农架。200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陈应松与神农架偶然结缘后,便开启了关于神农架的创作之旅。

  20年来,他先后创作《神农架野札》《神农架往事》《森林沉默》等四十几部散文和小说,构成了兼具地理、文化的神农架系列作品。

  神农架IP家族形象之一“神农小野人”IP形象由“神农造物”创新工作室设计,以“神农架野人”形象为构想,融入了神农氏“牛头”、神农顶山峦起伏等神农架地域特色元素,造型憨态可掬。

  把“野人”与旅游商品结合,神农架并不是第一次。两年前,神农架开发出一款以“野人母子”雕像为模型的雪糕,深受游客喜欢。

  为了让游客感受到“野人文化”,神农架与西演集团联合打造了全国首部情景山里剧《秘境神农架》。该剧由国内知名导演杨帆导演把神农尝百草、野人之谜、国宝金丝猴等元素结合起来,讲述了“野人科考队”在神农架的奇遇。

  今年5月以来,《秘境神农架》每晚在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炎帝大剧院演出,让游客通过观剧提升对神农架的认识。

  “‘野人文化’赋予了神农架更多灵性。”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守东说,“神农架野人传说”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无形品牌,和神农架的文化旅游生活紧密相连。(通讯员: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