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杨丽萍、谭盾携手打造史诗舞台剧《荆楚映象》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多功能厅举办媒体见面会,主创团队共同讲述舞剧创作幕后故事。该舞台剧也将于2024年7月12-14日在湖北武汉琴台剧院举行首演。

  《荆楚映象》是第一次以歌舞的形式大规模呈现荆楚文化的舞台史诗巨制。历时三年的精心打磨,《荆楚映象》这次将在舞台上,为观众直观地呈现这华丽的想象,无论是顶天立地的青铜巨门,还是高达6.5米的巨型编钟;无论是精美的玉覆面、灵动的车马人物出行图,还是屈原《九歌》世界中的巍巍众神;后羿是怎样射日的?山鬼是怎样骑豹的?凤凰是怎样浴火重生的?……这些都将在剧院的舞台上以你难以想象的方式一一呈现。

  《荆楚映象》的创作核心是“追溯中华民族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精神传统,重塑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主义价值观与浪漫主义情怀。”以荆楚文化的传说、历史、文物、文学等为元素,用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形式,重新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的追寻,对于浪漫的追求,而这两者是我们认为构成当代“中国精神”、“中国性格”的重要部分。

  屈原无疑是荆楚文化中的核心灵魂人物,他是中国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源头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符号旗帜。整个《荆楚映象》以屈原的四部经典名著为篇章,分别是上半场的:《天问》、《九歌》,和下半场的:《离骚》、《橘颂》。

  简单来说,上半场为观众打造出一个由屈原的楚辞所描绘的前所未有的“荆楚世界”,呈现出了神秘华丽极富想象力的神话世界。而下半场则以历史中的战国为时代背景,以历史中屈原的经历为线索,为你呈现出两千多年前那个慷慨悲歌、爱恨交织的历史来。

  在《荆楚映象》中主创团队们还把楚辞画成了画,制成了景,演成了戏,吼成了曲,跳成了舞。我们把那些两千多年前的梦,活生生地,唱给你听,跳给你看,宛如一场祭祀。

  杨丽萍运用了如戏曲、皮影、木偶、武术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结合现代最为先进的舞台科技,将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古文、古情、古意,以当代观众,尤其是当代年轻观众都看得懂、喜欢看的方式一一呈现。正是这种极具活力的“当代舞台翻译”,才使得我们那些古老的沉睡已久的文化历史在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鲜活的可以与当下观众共情交流的“活文化”、“活历史”。

  《荆楚映象》剧组云集了国内外顶级的艺术团队。国际知名音乐人谭盾老师出任音乐总监,也算圆了他多年以来想要和杨丽萍老师合作的梦。谭盾曾说:“我是长沙人,对楚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的一些主要作品,如交响乐作品《离骚》、祭祀歌剧《九歌》等都饱含楚文化元素。编钟1978年出土以来,我就对它‘蓄谋’已久,我对它迷惑和梦想了好多年。”在这次《荆楚映象》的音乐中,就有谭盾老师曾用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的音乐元素。而谭盾老师也一直在探索音乐的视觉化课题,就此他曾与杨丽萍老师有过多次的探讨与实验,这次也终于可以在《荆楚映象》倾情呈现。

  舞美总监张庆山老师曾设计制作了国内外众多大型演出,这次《荆楚映象》的整个视觉设计团队:舞美总监张庆山(原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系主任)、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崔晓东、灯光设计曲明、造型设计孙晓红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顶级专家团队,再加上著名视频设计:冯磊、包尔温。使得《荆楚映象》的整个视觉呈现出极其厚重震撼的效果,可谓是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

  而文学总监梁戈逻所追求的则是在文学性和戏剧性上,如何拉近古老文明与当代人的关系?如何将荆楚文化中隐晦难懂扑簌迷离的部分,变成今天的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的当代艺术?如何唤醒在中国人心中一脉相承但又沉睡已久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

  以年轻舞蹈家大朱(朱凤伟)领衔的编舞团队,则汇集了目前中国舞蹈界一大批年轻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巩中辉、董翀翰、程珮莹、罗智杰、张育铭、泽丹……他们以现当代的编舞思维重新整合古老的身体元素,以东方的身体文化承载和述说着令今天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肢体故事。相信通过《荆楚映象》的舞台,中国舞蹈界又将涌现出一批耀眼的舞台之星。

  《荆楚映象》主创团队的创作在杨丽萍的带领下还呈现出一种向外的探索力与生命力。这些基于民族文化的创作有一种健康的昂扬的自信的美,这种自信和美正是当代中国人,当代中国艺术家对于现代,对于世界的态度与表达。我们源远流长,所以我们昂扬自信;我们生生不息,所以我们不卑不亢;我们兼容并包,所以我们地久天长。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就能更加充满自信地在当今的、世界的舞台上长袖善舞、各美其美。这种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种向内向历史向民族的自省力与驱动力,结合新时代中华民族向外的探索力,共同构成了沉着自信的当代“中国文化精神”。从而也生动地演绎和注释了何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