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黄梅调 情动在京城

  ——原创元宇宙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进京演出焕光彩

  艺术与科技融合,梦幻与现实交织。

  10月25日至2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十周年之际,受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湖北省黄冈市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在北京艺术中心倾情上演,牛郎织女的故事,以浪漫唯美、现代时尚的艺术形式再现舞台,深深陶醉了首都观众。

  原创元宇宙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是根据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巧节)美丽传说打造的原创剧目,是一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该剧创排坚持敬畏传统、守正创新的核心理念,在保留黄梅戏整体艺术风格的同时,调整了叙事的语境,重构了牛郎织女的相爱动机,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勇敢、忠贞、执着的品格,展现了现代青年对牛郎织女浪漫爱情的憧憬与追求。同时,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戏曲焕发时代的艺术魅力,赋予“七夕”这一传统情人节和东方爱情故事浪漫唯美动听的时尚表达,传递“千古鹊桥在,心动七月七”的幸福愿景。

  以“情”入胜 浪漫凄美令人动容

  浩瀚宇宙,星汉灿烂。牛郎、织女相会鹊桥,凝望传情……

  牵牛织女恋情暴露,王母震怒。牵牛毅然承担责罚,被革去星辰君位,贬下凡尘……

  人间传来声声“娘亲”呼唤。在情动九霄的呼唤和织女声泪俱下的央求声中,王母娘娘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一会……

  一个情字贯穿《七夕传奇》全剧,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剧中第四场,正当织女和牛郎享受天伦之乐时,忽而灯光闪耀,电闪雷鸣,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回归天庭。

  “夫君孤身度苦难,无母娇儿受熬煎。从今后天人永隔难相见,唯留下不尽相思朝朝暮暮岁岁年年。一时间诉不尽离情千万,气咽声嘶点点血泪化杜鹃。”由国家一级演员谢思琴扮演的织女撕心裂肺地哭喊,催人泪下。

  “非常喜欢这一段织女的演唱,声泪俱下,肝肠寸断,让我也沉浸其中深受感动。”88岁的浠水籍老人冯耀军专门赶来捧场,连连称赞“黄梅戏能进京展演,这是黄冈人的骄傲。”

  现场光影流动,在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下,配合舞台环型LED屏幕和投影纱幕,不断拓展舞台边界,将原本固定的画框式舞台转变成为动态视域,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既营造出星河灿烂、浩渺无际的场景,更生动映衬和表现了牛郎织女穿越茫茫时空的浪漫爱情和浩瀚宇宙中的温暖诗意,动人心魄。

  来自北京本地的孙天仁陪同家人观看演出后,对传统艺术有了新的看法,“以前的黄梅戏都是小家碧玉,没想到今天的黄梅戏真感人,既高端大气,更荡气回肠。各个角色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新”为引 全力打造经典之作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新打造“七夕东方情人节”,让年轻人过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黄冈艺校联合中国戏曲学院打造的这部新视觉黄梅戏剧目,拓宽了戏曲表演空间的新视野。自2023年11月首演以来,已在黄冈、安庆等地展演了10多场,受到业界普遍好评。

  一切瑰宝的孕育和出世,都必然历经一番风雨历练;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和成熟,都必然经历一番精心打磨。为了本次演出,主创团队对剧本进行了重新打磨,使得人物个性特征更加明显,人物关系的处理也更为深入。

  新增角色“仙鹊”,这一角色不仅融合了原先的“金牛”和“琼霞”两个角色的作用,还给“织女”这一人物的行动与表演立起了“支点”。该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永志介绍,这样就改变第二场的结构,使得矛盾冲突更加激烈,人物行动更加明确,如此就更加凸显主题。

  牛郎织女是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如果仅从视觉与表象上进行再创作,想要现代人接受是很困难的。

  编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颜全毅认为,要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契合现代人情感的新作品,必须始终注意剧情、人物设置做到分寸适宜。在再创作中,颜全毅为充分突出演员的优势,为主演谢思琴增加两段核心表演及演唱,将主演的表演技能和塑造人物的能力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号召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对此,黄冈艺校校长张安岚认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本次演出前,我们倾情倾力投入,几度锻造打磨,只为形成更加完美的舞台呈现,将最美的艺术盛宴奉献给广大群众。

  以“练”促训 磨砺锻造人才队伍

  艺术传承发展的关键在人。剧目创排过程中,黄冈艺校不断加强艺术实践和教学科研,组织广大师生在深度大型剧目排演中提升职业技能。

  此次演出,黄冈艺校组织包括国家一级演员谢思琴、戏曲专业双师型教师、优秀黄梅戏演员和曾获得两届中国戏曲“小梅花”奖的师生共计80余人,形成强有力的演出阵容。为实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全体参演师生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在校长张安岚和导演李永志的带领和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到剧目打磨提升中,经常排练到凌晨。

  织女扮演者谢思琴,此前因脚扭伤卧床半月,带着没好全的伤参加复排,10月中旬在黄冈连演三场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参加演出,看着依然浮肿和泛着乌青的伤脚,她一边喷着药物止痛,一边笑着说,“一上场就把疼痛忘了,上台的时候不觉得痛,演出结束后才感到疼痛难忍。”

  无独有偶。牛郎扮演者杨力,从9月中旬开始,每天泡在剧场排练,为了能穿着带有增高的演出鞋在倾斜的转台上更加稳定行走,他只能用脚趾死死地“抠”向地板,日复一日,10个脚趾不仅抠出厚厚的茧,右脚的大脚趾因用力过度导致瘀青。望着快要掉落的脚指甲,他只是摆了摆手,“这是小事……每一次排练对戏的过程,都是一次更深入了解角色的机会,我非常珍惜。”

  学生郑子依在《七夕传奇》中扮演仙女和人间民女,“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在演出实践中得到的历练和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一生。”在今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她获得专业组“小梅花”称号。

  “产教结合、校校(市)合作”是黄冈艺校的发展之路。学校通过精品创作生产,在“练”上做文章,在实战中推进实践育人,取得累累硕果。

  近3年来,学校1名教师入选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2名教师入选黄冈市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名教师先后获得中国美术展新锐设计师奖(戏曲)和河南省戏剧文华大奖(灯光设计),2名教师受邀参加2024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3名师生受邀参加格鲁吉亚国际儿童戏剧节;6名师生获2023年全国首届艺术院校黄梅戏专业明日之星和最佳新苗奖,2名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比赛三等奖,7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个人项目专业组“小梅花”奖;2024年更是捷报频传,4名学生获世界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职组)戏曲表演赛铜奖,7名学生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个人项目专业组“小梅花”奖。在全国中等艺术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中,1名教师荣获全能一等奖、单项奖一等奖,2名教师获全能三等奖,并分获单项奖二等奖、三等奖。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所受邀加盟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中职艺术学校,学校先后与中国戏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优质生源基地”;不少学生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学习深造,更多的学生参与黄梅戏及戏曲电影电视剧拍摄、重点剧目演出,增长了艺术才干,推动剧目创作和戏曲人才培育一步一个新台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安岚表示,黄冈艺校将始终以拼搏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坚守初心、传承文化、培育人才、创作精品,奋力打造鄂东黄梅戏艺术职业教育高地以及其他各门类艺术职业教育的“新东方”,奋力谱写新时代戏曲新篇章!(来源:黄冈日报 作者:范小翠 夏建国  图片:郭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