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如同一个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气、个性和经历,而不仅由冷冰的一砖一瓦堆砌起来。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果过多的围绕着“精神文化”等概念进行探讨,那么人们就很容易忽略对它的人文关怀、艺术塑造,以及生态维护等问题的考量。

  在武汉时尚圈中,有这么样的一群人,他们年轻、奔放、敢拼敢闯,时尚的外表下更有自己对潮流精神的独特见解。

  马人人 

  职业:时尚潮人

  问:近年来,武汉迈开飞速发展的建设步伐,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但是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上,一直以来被全国人民诟病为“最具市井气”的大武汉。您认为武汉跟上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吗? 

  马:首先声明一点,我不认为“市井气”是一个贬义的形容词。不过确实,这几年武汉的消费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向国际化升级,市场和市民之间,尚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市井气”的发展不像建房子,不能拔地而起,需要时间来磨合熨帖。在我看来,如果说修建地铁等是“显性阵痛”,那么这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尴尬处境,可以说是城市升级过程中也必须经历的“隐性阵痛”,需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来携手度过。

  您认为武汉在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精神面貌?

  马:在真正的都会城市,展览是一个更普遍、更轻松的议题,大家选择展览的眼光并不拘泥于它是否“享誉国际”,或者“人气爆棚”,而是单纯发自自身需求。诚然我们需要国际级的展览,看热闹、蹭热度,也不失为自我修炼、追求进步的方式之一。但这始终不是常态。什么时候这座城市的丈母娘们选女婿能少考虑些房子、车子、票子,多考虑些审美取向、世界观之类,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放眼全球,也没有几个城市坐拥近2000年的历史,至今仍养育着近2000万的人口。从这一点看,武汉挺国际化的,只是我们——这一代的武汉人还不够国际化,面对国际的市场和竞争时,不够理直气壮。这种理直气壮,不是一无所知的耍蛮,“老子天下第一”,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不遮掩自己从哪里来,不疑虑自己要到哪里去,所谓不卑不亢。举一个国际化的例子?李娜。

  您平时通过哪些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

  马: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我不敢说,不过与物质文明无关的爱好还是有的。最喜欢的是看电影。这个爱好从我中学起就一直陪伴着我,平均每周五部的节奏,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并且希望能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