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7月16日电(陈周璇、刘生辉、田露露)7月9日以来,湖北省高温盛行,大部分地区延续35℃以上晴热高温天气。7月16日,湖北正式迎来入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主任刘煜敏近日接受新华网专访说,三伏天气温升高、湿度变大,适当改善生活环境,对老年人来说会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
新华网:三伏天食物里面的细菌会增多,人体容易出汗、失水,老年人会出现哪些问题?
刘煜敏: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种特殊的中风——热中风。在失水、出汗、腹泻或者是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容易升高。如果加上这些病人本身有颈动脉狭窄,或者是椎动脉有狭窄性病变的话,那么他就容易出现低灌注性脑梗死。天气热的情况下,细菌的繁殖也增多了,主要出现在食物里面。这容易引发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如说脑膜炎。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腹泻或者是肺部感染。腹泻会导致人体的液体量流失增多,血液粘度变稠,间接引起脑中风。
新华网:热中风和中暑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预防?
刘煜敏:热中风是热或湿热这两种因素催生的一个中风现象。人体要散热,体表的血管就要扩张,这样就会引起人体外周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也容易引起脑内灌注压下降。第二个因素是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本身会存在血管狭窄的情况,也就是血管上面有斑块、动脉里面有斑块,它会引起供血阻力的增加,出现低贯注性脑梗死。中暑和中风不一样。人在湿热状态之下进行繁重的户外体力活动,体内的热量不能有效发散出来,很多器官就会出现障碍。这个时候人就会出现一些头昏、头痛甚至意识障碍和抽筋等情况,这就是中暑。中暑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中风的症状。所以它们之间是有区别也有联系。
新华网:三伏天老年人如何度夏,您有哪些特别的提醒?
刘煜敏:夏天的时候,老年人吃的一些降压药或者是影响出汗的一些药物,可能需要减量或者是停用。药物的减量和停用一定要跟自己的医生进行商量,必要的时候可以看一看说明书。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他们有时候会舍不得开空调和风扇,容易引起轻度中暑,并催生一些神经科的疾病。希望老年人学会适当改善环境,这样的话会少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