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梦)武汉绿地逐年增多,但每到暴雨季,市民仍然要“看海”,绿地建设与雨洪资源利用结合不紧密,城市排水系统也较为滞后,昨日,武汉市政协委员张维昊建议,推广低影响模式,加强绿地建设和城市排水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

  张维昊说,目前的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很快,但同时给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城市化改变了土地利用情况,原有的自然绿地条件发生了改变,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不透水面积上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城市湖泊导致湖泊水体污染。

  近年来逐渐呈现绿地建设与雨洪资源利用结合不紧密、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化进程不匹配等问题,武汉频频“看海”,排水系统落后。

  如何解决“城市综合症”?“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在尝试低影响开发。”张维昊介绍,这种模式从源头管理城市雨洪资源,在停车场、居民区、商业区草坪、屋顶、湖滨带等均可以修建。

  雨水收集利用还能做什么?在普通居民小区,可以用来灌溉其他植被,大大减少水费支出,或形成雨水景观等。张维昊介绍,可在小区进行屋顶花园和雨水收集利用推广应用。

  而在湖滨和道路绿化带则可布置生物滞留池,可控制初期雨水和污染物对湖泊水体的污染,可移出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70%-90%。同时,应加强绿地建设和城市排水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