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留神被判“智力低下”

  抱着活泼可爱的女儿,贺女士兴冲冲到武汉一家儿童医院给孩子做智龄测试,然而,让贺女士始料未及的是,平日里看上去一切正常的孩子竟被判定为“智力低下”。

  “孩子已经一岁了,可检测结果显示智力只有9个月大的水平,这可怎么办啊?”昨日,贺女士满面愁容。

  给孩子贴上“智力低下”标签的是一组让孩子按现场指令行为的测试题和一纸由家长回答的问题。贺女士说,当时,测试人员将一个小玩具放进一个倒扣的杯子里,“智力正常”的孩子是揭开杯子,去拿小玩具,然而女儿只是拿着杯子玩,全然没有理会那个小玩具,这道题便被判定为不合格。当然,对家长的考题,贺女士回答得也不尽如人意。题目问,孩子会不会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拈一个小豆子,贺女士一脸茫然,因为她平日里工作繁忙,孩子一直由老人照看,老人担心豆子会被孩子误食,所以从未作过这样的测试,这道题又被判定为不合格。

  “这些天,我和她爸爸像疯了一样,四处打听孩子会不会是弱智?如何提高孩子智力的办法?然而,我们发现,朋友同事中有不少孩子都有类似经历,那些曾被判定‘智力低下’的孩子们有些已经长大,却聪明伶俐。”贺女士对一个多星期前做的智龄测试的可信度感到有些怀疑。

  家长心急如焚陷入陷阱

  2年前,宋先生带着9个多月大的儿子在一家妇幼保健院接受了智龄测试。“当‘低下’二字跃入眼帘时,我们一家几乎崩溃。”时至今日,宋先生对当时情景仍记忆犹新。由于孩子早产,宋先生一直担心孩子神经发育问题,“智力低下”的判定更加重了全家的担忧。

  医护人员告诉宋先生,除了多教教孩子,做按摩可以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为此,宋先生决定在医院给孩子进行专业按摩治疗。由于在一起接受按摩的孩子还不少,容易造成呼吸系统交叉感染,在坚持治疗的两个多月里,孩子两度感染肺炎,最终,宋先生放弃了按摩等治疗。“在其后的2年多里,‘智力低下’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给全家造成极大的精神折磨。”宋先生愤怒地说:“现在孩子3岁了,可以流利地和大人交流,智力水平和同龄孩子无异,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

  不少有着类似经历的家长透露,做一次按摩等治疗,费用在100元至200元之间。许多家庭在“低下”之名的重压之下,不惜花费上万元,甚至上十万元来“提智”。“这笔费用已成为部分医院重要的创收来源。有些小诊所也寄生在医院旁边,以更低的按摩价格来吸引心急如焚的家长,其手法是否到位,治疗是否有效,都无从探究。”许多家长直言。

  切莫成为孩子一生智力的评判

  “测智商绝不能像查视力、测身高和体重那么简单和机械。”这是不少儿科专家的共识。

  省心理学会委员、儿童心理学专家成敬说,人的智商是变化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判定师。孩子检测时,按要求做了就达标,没按要求做就没达标,这是不科学的。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因此,不能由此一锤定音,把它视为对孩子一生智力的评判。

  不少儿科专家认为,单纯以此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智力,对孩子本身有失公允,很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不利。特别是2岁至15岁的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镜像自我认知阶段,他们要通过他人的反应来认识和判断自我。

  据介绍,在发达国家,智商测定极其严格。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有标准的设备,甚至对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明确界定。智商测定绝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就可以随便进行的。

  记者采访获知,不少孩子被医院智龄测试判为“智力低下”,但后来他们绝大多数都智力正常,有的还成了“学霸”。“事实证明,许多贴上‘智力低下’标签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问题。”一位姓黄的家长气愤表示:“既然智龄测试结果失真,可为何能在不少医院大行其道?智龄测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需要修正?这是否是医院敛财的工具?有关部门真该管管了!”“如果没有明显的超常、弱智或心理问题,最好不要随便给孩子测智商。”成敬说:“让孩子背负着承重的‘弱智’十字架去生活、学习,这对他们是莫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