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万勇讲话图为:万勇讲话
图为:人大代表认真阅读报告图为:人大代表认真阅读报告

  昨日,备受关注的武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同步提请武汉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份指引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如何推动武汉万亿级“巨轮”再起航?对此,武汉市市长万勇用一句时髦语句形象描述:一座城市,既要看脸,也要看气质。

  看气质的武汉,将在未来五年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特大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巩固综合经济实力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地位,中国中部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万勇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当历史的航船驶入2020年,武汉将成为一座产业高端、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活力迸发、引领未来的创新之城,连通四海、融入世界的开放之城,文化先进、生态宜居的品质之城,成果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之城。

  城市“升级版”

  新建成13条轨道交通线

  实施“畅通工程”。新建成13条轨道交通线,每年通2条地铁线,实现“主城联网、新城通线”。到2020年,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400公里,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铁城市”。

   打造二环内30分钟畅通圈

  建成环射成网、循环连通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适当加密、规划建设连接二环三环、过江越湖快速通道,打造二环内30分钟畅通圈,建成四环线,推进外环东绕,打造市域快速交通圈。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米”字网打造全国高铁中心

  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建成武汉至西安高铁,推动规划建设沿江高铁和武汉至福州、武汉至杭州高铁,争取武汉至青岛、武汉至贵阳高铁纳入国家高铁中长期规划,全面形成“米”字形高铁网,打造全国高铁中心。

   建成光谷火车站谋划第二机场

  建成光谷火车站,尽早启动建设新汉阳站,谋划建设高铁机场站。初步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到2020年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500万标箱。打造重要门户枢纽机场,谋划第二机场选址。

  直飞航线通达世界五大洲

  把武汉打造成面向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欧班列中部归集中心,拓展武汉至中国近海、东北亚、南亚等近海近洋航线。2020年进出口总额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在汉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国际直飞航线通达五大洲。争取更多国家在汉设立领事馆和办事机构。建设国际医院,增加国际学校和国际型社区。

   补齐短板建设百年市政设施

  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应对极端天气,加快解决城市渍水。推进雨污分流,完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系统。根据老城新区不同特点,科学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抓紧补齐建筑垃圾消纳、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危险固体废弃物规范管理等短板。

   实现“绿满江城、花开三镇”

  实施城市蓝网工程,加快构建大东湖、金银湖等生态水网,中心城区、新城区建成区湖泊实现全部截污,全面建成三环线内湖泊公园。打造百里滨江画廊,新建1300公里绿道系统,实现“绿满江城、花开三镇”。切实改善大气环境,实现优良天数逐年上升,基本消除内生原因产生的重污染天气,让大武汉呈现更多“高颜值”的碧水蓝天。

   开展“全球营销”讲武汉故事

  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功能区。建设琴台中央文化艺术中心,加快青岛路片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形成以琴台—龟北区域为一核,以武昌古城—环东湖沙湖和汉口沿江—张公堤园博园为两带的文化功能空间格局。开展“全球营销”,讲好武汉故事,树立武汉形象。

   经济“升级版”

  2020年GDP达1.9万亿元

  未来五年,武汉市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武汉经济“升级版”。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9万亿元。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领域为核心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实施“创谷”计划,做强武汉未来科技城、融科智谷、岱家山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园区。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布局无人机等未来产业

  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型航天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新一代显示技术,壮大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汽车、石化、食品、家电等现有支柱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无人机、3D打印、石墨烯材料等未来产业。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65万亿元。

   创建世界设计之都

  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支持O2O、B2C、C2B等新型商业业态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武汉中央文化区、武汉中央商务区、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武汉国际博览会展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努力建成国家物流枢纽、商贸中心、中部金融中心、国家级会展中心,创建世界设计之都。

  “放管服”并重推进简政放权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放管服”并重推进简政放权,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奇葩证明”,建立行政权力事项取消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广“行政审批3.0”改革,推动设立区综合行政审批机构,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

   民生“升级版”

  民生托底新增就业90万人以上

  实施民生托底计划。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五年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以上,创业10万人以上。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保险补短板,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创造条件让新市民“居者有其屋”。

  卫生资源总量进全国前三

  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4.6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武汉地区卫生资源总量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医学高端人才、医学科技创新、居民健康水平等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建成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医养融合、智慧养老模式。

   2018年现有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新城区构筑中心区域明确、中心镇为支撑,生态小镇、新型社区蓬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通过采取“五个一批”等措施,确保2018年现有扶贫对象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