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外交家

  1959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毕业后,吴建民一脚踏进外交界,一辈子和外交打上了交道,连退休也不例外。

  即使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工作状态——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来到位于建国门外外交公寓的办公室,直到下午5点下班。

  日程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大部分是和外交有关的讲座和活动,还有很多和国外的交流活动。

  去年,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他不愿意与现实脱离,因为“如果不用,脑子就衰老了,用进废退”。

  他曾为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这段往事,他偶尔会和同事们提起,他说,他从第一代革命家身上学到了“胸中有天下”的气度。

  有朋友评价,吴建民非常佩服周总理,周总理的人格和工作态度对他影响很大。

吴建民与罗援辩论。视频截图吴建民与罗援辩论。视频截图

  再后来,他当过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也担任过中国驻法大使。

  在秦亚青看来,在这两段经历中,吴建民都让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在吴建民就任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时,中国人权方面正遭遇国际上诸多不友好力量的攻击和污蔑,他推动了中国在人权方面和世界的对话。

  而担任法国大使时,他促成了中法元首对彼此家乡的互访。

  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前大使陈明明和吴建民有近三十年交集。陈明明回忆,在外交事务中,吴建民是非常冷静的外交家,能从国家实际利益出发,反对情感代替理念。

  十年前,陈明明是外交部翻译室的主任。他邀请吴建民来外交部开会,吴建民当时就提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对中国没有好处”。那会儿,陈明明就佩服吴建民,“温和、理性、敢于说不”。

  “但在需要坚持原则的地方,他尖锐反驳,决不妥协。”陈明明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补充。

  2014年,有媒体曾邀请吴建民和中国军方学者罗援激辩,“当下中国如何与世界打交道”。而后,网上掀起波澜,吴建民,一度被贴上“软骨”、“汉奸”的标签。

  吴建民对这个并不在意。去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他说:“我一点也不发愁,因为我相信真理,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还有人相信这个,那是思想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