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未来科技城,不夜城见证光谷全球同步创新 晴川 摄武汉未来科技城,不夜城见证光谷全球同步创新 晴川 摄
东风汽车生产的乘用车已成多品牌多系列格局 记者郭良朔 摄东风汽车生产的乘用车已成多品牌多系列格局 记者郭良朔 摄

  本报讯(记者肖娟 康鹏 通讯员张珊妮 周明德 实习生姜仪如)9月下旬,中国(武汉)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将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揭牌,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光谷日益通畅。

  上月26日,武汉开发区开通首条长江航线,“陆上开放”走向了“水上开放”。

  今年6月,“硅谷小镇”项目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落地,未来将建成东湖高新区引进美国硅谷创新创业团队与展示硅谷创新文化的新地标。当月在武汉开发区的美的武汉工厂,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投产,这条生产线通过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公示,成为空调制造行业唯一“范本”。

  创新、产业、开放、城市等全面升级,光谷正在向“世界光谷”“天下谷”目标迈进。“后开发区时代”,从“制造”走向“智造”,武汉开发区也正进行着“车都”向“中国车都”的加速升级。

  四大升级计划打造世界光谷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争做天下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光谷提出“四大升级”行动计划:建设自由创新区,推动创新升级;建设光联万物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建设国际化高地,推动开放升级;建设科技示范新城,推动城市升级。

  “光谷合伙人”计划,人才环境提升工程,科技金融创新改革,东湖“资本谷”建设……围绕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光谷全面建设自由创新区。“创谷”计划切实推进,首批建设的光谷移动互联创谷,聚焦集成电路设计、虚拟现实、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今年,“光谷”双创活动品牌也迎来升级,光谷青桐汇持续热度,新增东湖创客汇进一步升温,营造着浓郁的“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场地、找市场、找圈子”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氛围。

  以“光”而生的光谷,将构建光联万物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谋划布局,深化“互联网+”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北斗导航、量子通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

  世界光谷,必将聚集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成为国际化高地。光谷将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设立一批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引进一批怀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实现与硅谷、欧洲、日本的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世界光谷,也将是一座科技示范新城。按照“生态、宜居、宜业、智慧”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高水平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政务+智慧生活”的光谷云平台,深化低碳园区建设试点,保持园区可持续发展。

  中国车都建设全球智能制造高地

  作为武汉市建设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另一“引擎”,“中国车都”将构建面向未来的迭代产业体系,将其建设为全球重要智能制造高地、开放创新国际示范区、产城一体的智慧绿色新城。

  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国经济也步入新常态,国家级开发区争相迈入以现代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和新经济为依托的“后开发区时代”。

  2015年,武汉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900亿元,占全市约1/4,综合实力排名中西部第一。今年整车产量将达150万辆左右,家电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中国车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汽车是武汉开发区的支柱产业,该区将尽快实现200万辆整车产销目标,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浪潮中抢占先机。着力丰富乘用车产品线,提升中高端车型占比,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补充发动机、变速箱、通讯导航等缺失或薄弱环节,提高汽车零整比。

  全球汽车行业正迎来重大变革,到2025年,汽车将更为智能、高效、轻便。武汉开发区正谋划成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轻量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跨国并购,吸引国际顶尖研发团队和核心人才落户,推动开发区实现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占领价值链中高端。未来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汽车后市场及汽车文化,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实现汽车产业的有机更新。

  同时,该区还将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通用航空及卫星等产业及细分领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业等现代服务业。

  外资企业云集、国际化程度高是武汉开发区的显著特征。下一步,该区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新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社区,引进国际化服务业态,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良工作、居住、休闲环境。同时,以更大力度保护区域内的山水资源,加强城市绿化,改善水质环境,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区域承载能力。

  专家>>>

  “公私合作创新模式”推动技术创新

  “武汉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光谷和车都是‘双核’‘双引擎’。”武汉市政府参事、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教授认为,作为武汉的产业核心区,两大开发区要实现升级,都必须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视野务必开阔,同时都要注重以高舒适度生活环境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光谷作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应探索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寻求公共目标与私人目标的结合点”,李光建议,技术创新领域可探索采用“公私合作创新模式”(PPP),让社会各方面利益主体平等参与,交互作用,共创价值。

  武汉开发区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产物,通过技术引进建立产业基础。李光认为,在未来,从“制造”向“智造”的产业转型是必须且紧迫的,“力争围绕汽车展开的智能制造形成产业集中度,将产业智能化做到极致。”

  针对光谷升级版中的“构建光联万物产业创新体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德明指出,“一物一址”“万物互联”是未来趋势,“光联万物”实质是对物联网的一种具体诠释,其中蕴含着大量新兴产业机会。他建议,光谷应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链,拿出具体产业政策吸引企业集聚,设立产业基金;同时,政府应支持重点项目应用示范,可以搭建成果展示和体验的平台,让市民感知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两位专家都指出,未来创新的竞争,最终立足于人才。李光说,在创新全球化背景下,武汉应充分考虑如何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社会尊严和舒适生活的幸福感受,既要为其工作条件投入“真金白银”,也要予以“生活环境软黄金”。(记者肖娟)

  企业>>>

  创新型企业最需市场和资金支持

  上个月,武汉光谷奥源发布光纤智能皮肤家庭防盗产品,成为腾讯房产开放平台的智慧安防合作商,创始人、总经理刘海博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企业推出的光传感产品,是利用智能光纤振动传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更高的准确度,为家庭、社区进行安防建设。

  “创新技术推向市场,一个企业往往势单力薄,在和全球的竞争中,希望社会和政府能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大的支持”,刘海说,这种支持不一定是钱,更多的是观念、理念,比如给予企业更多的信任背书,帮助企业进行示范应用,支持企业进行标准制定,都有利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更快打开市场。

  这几个月,联思普瑞(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畅一直在为企业拿下的100万台神目智能摄像头的海外订单忙碌。完成订单交付,需要一笔较大资金,但申请信用贷款的过程并不太顺利,连海外订单都受到质疑,被认为不是国内常见的法律文书。罗畅说,武汉的金融机构和沿海城市相比,外向性和开放度都亟待提升,“金融要为实体服务,这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

  神龙公司负责人表示,产业升级最能带动城市升级。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汽车是武汉的支柱型产业,“车都升级版”计划提出,加速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推进“车都”创新升级,正当其时。

  该负责人表示,希望武汉能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国际顶尖研发团队和核心人才落户,快速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只有真正从“制造”走向“智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肖娟 康鹏 通讯员周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