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傅修理故障车宋师傅修理故障车

  记者胡冬冬 摄

  本报讯(记者杨升 通讯员李莹)东湖绿道已成为最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的景点。作为武汉首条引入公共“小蓝车”的绿道,其使用量已突破150万人次。每天,绿道上活跃着1000多辆“小蓝车”,这些“小蓝车”背后有一位资深的“健康医生”——60岁的维修工宋叶翔。20年前,宋叶翔曾是街头自行车修理小摊贩,如今成为一名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维修工,在他黑黢黢的双手中,每日有200多辆带着病症的“小蓝车”被修整一新,重新欢快地穿梭在绿道上。

  每天要维修200辆“小蓝车”

  昨日周五,东湖绿道迎来一周首个客流高峰。上午10时,记者在楚风园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见到宋叶翔。“游客打方向很费力,估计是车轮上小钢珠破损了。”宋叶翔蹲在地上,转动了几下自行车后车轮,即刻便查出了故障。宋师傅介绍,自行车分导向、驱动、制动三大功能区,日常维保要做到“三分修、七分调”,手、眼睛、耳朵一并用上。记者看到,他每修完一辆都会试骑一分钟,他说“骑起来轻松、不费劲”就是最好的状态。

  宋师傅每天要维修200辆“小蓝车”。特别是周五至周日,东湖绿道每日租还车辆多达3万人次,宋师傅的维保量相当于日常的3倍。为能维养更多的车辆,昨天理应10点上岗的他却提前了2小时到达修车点。修完30辆车后已经是下午5时,记者原以为他要休息片刻,谁知他又赶往一棵树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一面修车,一面协助管理员上、下车辆。

  武汉环投公司运营部江南片区主管周力告诉记者,根据工作情况,宋师傅应该在下午5点或7点下班,但他总称“有事情”:答复游客咨询、协助车辆上下架、做环境卫生,用他的话说“能做就做”。

  摆了10多年的自行车修理摊

  上世纪90年代初,宋师傅从汉口二色纺织厂下岗后,从父亲手中接过自行车修理摊,一修就是10多年。“那时我很受欢迎,有一天深夜,有人来敲门,找我帮忙修车。”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自行车使用率越来越低,他的生意每况愈下。此后,城管协管员、园林绿化工、武昌鱼配送工……他干过很多工作。

  成为一名城市公共自行车维修工后,面对这份他自称“打工史上最高工资”的修车工作,他特别珍惜。

  修理自行车,需要很多小工具,宋师傅是一位有心人,总琢磨着发明一些用起来很省力的工具。在他的工具箱内,两块不起眼的立体小方块却变成他的坐凳、修轮胎的垫石。他说这是30年前家里打家具时留下的边角余料。还有两根废弃钢管也被用作矫正车轮上变形钢丝的工具,“这是从做装饰生意的弟弟那找来的。”看见这些巧妙的工具,其他的维修师傅也赞不绝口。

  “每一天清晨,我看见各行各业的人骑着经我保养的自行车,我感到很光荣。”宋师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