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办的排号难,民办的服务价格悬殊,选个合适的养老院真不容易

  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每100位老人,平均只拥有养老床位3.1张。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武汉三镇多个社区发现,公办养老机构受到信赖,希望入住的老人也多,需要排号进住;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参差不齐,收费差距悬殊,让人简直挑花眼。

赵太婆收集的部分养老院宣传册赵太婆收集的部分养老院宣传册

  即使有了初步意向,还得考察环境、试用服务、斟酌价格……有的老人感叹:没有体力、耐力、智力,还真难入住合适的养老机构。

  拼耐力 太婆登记两年未获入住邀请

  “登记了2年多,没接到过他们一个电话。”昨日,81岁的赵汉美(化名)老人叹着气说。

  赵太婆有四个儿女,但自15年前老伴去世后,她不愿给儿女们添麻烦,独自住在武汉市江汉区江北社区,房子面积40多平方米。这是个老社区,她的家在二楼,没有电梯。虽然耳聪目明,但因有腰伤和腿伤,还是有些不便。

  一次摔倒的经历,让赵太婆非常后怕: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她不慎在家摔倒,额头碰到抽屉角,顿时满脸鲜血。她想拨打桌上的固定电话求救,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她拼命大喊“救命”,也一直没人回应,只好慢慢爬到门口拍门呼救。几分钟后,一位邻居上楼,这才救了她一命。

  “经过了这件事,孩子们多次要求我跟他们一起住,但是我不想麻烦他们。”赵太婆说。为此,她开始寻找养老院。

  她先找到汉口一家美誉度较高的区级公办养老院。养老院介绍,像她这样年纪的老人,需要全护,每月基本费用4500元左右。赵太婆登记后,静等对方的通知。但如今两年多过去,对方一直没有回音。

  后来,赵太婆又找到汉口火车站旁边的武汉市福利院。这里环境优美,拥有宾馆式住宿,但每月费用需要5500元。这已经超过她的退休金,让她望而却步。

  后来,有推销员找到赵太婆,带她到鄂州一家养老院参观。“养老院在乡下,环境不错,房间宽敞,看起来很舒服。”赵太婆说。不过对方要她先交3万多元“医疗后备金”,她担心对方是骗子,因此拿不定主意。

  正当赵太婆左右为难的时候,她所在小区办起一家养老院。“建设的时候,我就天天跑去看,希望快点建好,我能住进去。”赵太婆说。好不容易养老院建成,她一咨询,又被收费吓了回来:连最低一档的7人间,每人每月都要5500元。

  找养老院期间,赵太婆接到一位朋友的哭诉电话。这位朋友入住了汉口一家民办低档养老院,每月收费2000多元,但服务太差:半夜要上厕所,只能在房间里用痰盂解决,而且痰盂连盖子都没有;饭菜常常咸得让人难以下咽。“照护员如果收到老人的儿女送的东西,见到老人就喜笑颜开;对没有送东西的老人,态度就生硬得很。”赵太婆介绍。她的这位朋友没有子女,在养老院备受冷落,住了一个月,坚决要求回家。

  “价格太高我承受不起,价格低了又担心服务质量跟不上。”赵太婆说。几年来,她拖着病腿跑了十多家养老机构,收集了一大堆宣传资料,但还是选不到满意的养老院。

  虽然现在社区对她的楼梯、卫生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还开设了养老服务中心,她能到中心进行日间养老,和志愿者、老街坊们度过快乐的白天生活,但一到夜间,赵太婆又是一个人。“这个时候最难熬,志愿者也下班了,我不能老是打扰他们。”她说。自己还是要去养老院,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

  拼体力 八旬夫妻考察十余家养老院

  “余生剩下两件事:一是尽可能发挥余热,二是过好自己的晚年。”82岁的董祖舜老人,家住硚口区宝丰街。为了过好晚年,近4年来他没少操心。

一家养老院的收费标准一家养老院的收费标准

  董祖舜是退休教授,妻子是医生。老两口没有子女,随着年岁渐高,身体渐弱,去哪里安度晚年,成了他们最迫切的问题。

  董爹爹给理想中的养老机构画了一幅“像”:有较好的医疗条件;有良好的养老环境;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有优质的养老文化;有温馨的养老氛围。

  按照这个标准,过去几年中,董爹爹和老伴考察了十余家养老机构,有公立的、有私立的,有大型的、有小型的,几乎都不尽人意。

  “我们看过汉口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公立养老院,托熟人找好了关系。它有对口医院,服务也好,但床位很紧张。三人间、四人间、六人间随时可以进去,单人间要排队。我们去看的时候,十多层的楼房,只有底下三层装修了,上面的楼层要等资金到位再装修。听说排队等单人间的人很多,太麻烦了。”董爹爹摇头说。

  后来,董爹爹又看过几家社区养老院,觉得条件不太理想。前年他还考察过江夏的一家知名养老机构,环境等硬件都不错,价格也合理,但医疗配套水平不高。考察当天,他到食堂吃饭,觉得护工的素质有待提高。

  去年初,董爹爹了解到,花山新城即将新开一家民办养老机构,于是和老伴前往考察。老两口逛累了,坐在路边休息。“让我没想到的是,无论是扫地的、浇花的,还是路过的工作人员,都停下来问我们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帮忙。这样的情景,我们在别的养老院还没碰到过。”董爹爹说。

  即使这样,董爹爹仍然不放心。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他又一次次到这家养老机构考察,甚至到该机构在外地的养老院实地体验,和那里的老人们聊天。今年初,他和老伴才签订了意向入住协议。

  拼智力 投资性质项目不敢轻易入住

  78岁的吴淑珍老人,家住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她第一次接触养老院,还是9年前。当时住在她家对门的张大哥突发脑梗,获救后行动不便,说不了话。因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张大哥的老伴黄大姐托她帮忙找养老院。吴婆婆推荐了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两位老人开开心心住了2个多月,张大哥却哭着一定要回家。原来,老两口每月费用要6000多元,而他们的退休工资每月一共4000多元,他们不忍心让子女贴补这么多钱。

  之后,吴婆婆又为张大哥、黄大姐找到江岸区一家公办福利院,收费要低一些。入住3个月后,黄大姐又坚决要回家。她说,该福利院不仅护理人员少,服务态度也不好,喂饭的时候,不等老人嚼完,下一勺子又塞进了嘴里。看到身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黄大姐非常难受,担心自己没病也会憋出病来。

  2012年,吴婆婆的老伴去世,她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特别是今年1月,她遭遇车祸,双手骨折,深深感受到生活的不便。一位高中同学得知她的情况,邀她去蔡甸区九真山的一家养老公寓住了10天。吴婆婆说,那里环境不错,但要预交10万元,一天收费80元,只包吃住。对她来说,这样的收费水平太高,因此她还是回了家。

  吴婆婆之后考察了东西湖的一家养老院。这里每月收费1250元,但最少要预存3万元。吴婆婆说,像这种带有投资性质的养老项目,她之前也考察过几家,觉得风险比较高,她不敢轻易尝试。

  前几天,她又到武昌傅家坡附近一家养老院考察,发现是一栋大楼里租的10余间房,看起来很不正规,因此也不再考虑。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利鹏周萍英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