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委书记胡功民视察莱克公司潜江市委书记胡功民视察莱克公司

  众所瞩目,第七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如期而至!

  一只小龙虾,把全国乃至全球食客吸引至此,把著名专家和商腕名厨聚集于此,把一批批产业项目招揽入此……

  潜江小龙虾,发展大产业。一个外来生物,变身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栖“明星”;一只稻田“害虫”,生出了6家亿元企业、数十个产值千万企业,解决本地十万余人就业,产业有望突破千亿元……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2015年,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上,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等连续11年领跑全国,是潜江富民强市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市委书记胡功民说。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演绎的龙虾传奇,为人乐道。

  繁育养殖,水乡稻田作出大文章

  初夏的积玉口镇,稻田里麦舞虾跃。这里,是“虾稻共作”发源地。

  “当年,我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种虾,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亩产小龙虾达100公斤左右。”宝湾村55岁农民刘主权正忙着打捞小龙虾上市:“稻田养的虾,一斤3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虾稻田种出的大米一斤可卖到16元,是普通大米的好几倍!”

  2001年至2004年,潜江水产部门与刘主权一道成功探索出“虾稻连作”模式。“‘虾稻连作’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又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是一举多赢的好模式,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途径。”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介绍。

  2008年,省政府把发展“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一号文件,得以全省推广。湖北一跃成为世界小龙虾养殖中心,并成就了“世界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小龙虾市场需求量猛增,潜江凭优而上,深挖稻田养虾潜力。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胆创新,并成立小龙虾创新团队,从2010年起,历时3年,“虾稻共作”横空出世。

  “‘虾稻共作’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虾稻共作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达到小龙虾和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陶忠虎说,“虾稻共作”亩产小龙虾达200公斤,亩平利润4000元左右。

  政府给力,农民热情。至去年底,潜江建成5个万亩和26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基地,小龙虾养殖面积35万亩,产量约6万吨,养殖产值达16.2亿元。

  “要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培育‘虾稻’和‘稻虾’两大品牌,把小龙虾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去年夏天,省委书记李鸿忠来潜江,看繁育车间、走虾稻基地,对潜江嘱以重托。

  莱克集团董事长郑玉林,谨记鸿忠书记“争做全国虾王”的托咐。在省政府支持下,建起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苗种选育和繁育中心,年选育优质虾苗30亿尾,去年销售虾苗近20亿尾。“5年内,年繁育能力可达到300亿尾,年提供优质龙虾种苗150亿尾,成为全球第一个小龙虾种子场。”郑玉林信心满满。

  优质虾种+虾稻共作,潜江数万虾农受益。去年,我市农民靠人工养殖小龙虾每亩增收3000到5000元。而潜江另一家“龙虾大企”——华山甲壳素保健食品生产项目于去年竣工投产后,每年新增产值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