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指粗的绳子,一端系在她的手腕,另一端拴在门边铁钉上。24岁的杨蕾只有两三岁孩童的智商,父母下地劳作时,这根1米多长的绳子,就是她的活动范围,这根绳子已相伴她10多年。
“她什么也不懂,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心里苦啊。”65岁的杨本金抚摸着女儿的手,一次次无奈地系上、解开绳子,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母干活时绳子系她手腕上
11月10上午8时许,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点军联棚乡联棚村的一栋农家屋前,65岁的杨本金和63岁的老伴陈达兰正忙着收拾院坝上的豆杆。小女儿杨蕾在大门口,时而站起,时而坐在小板登上,嘴里“咿咿呀呀”说个不停,10多米外都能听到。
见有陌生人来访,杨蕾安静了下来,她的身边有根1米多长、小指粗的绳子,一端系在她的左手腕,另一端拴在木门的铁钉上。“不这样拴着,她会跑出去淋雨,我们就没法干活。”头发花白的杨本金边忙活边告诉记者,曾带女儿测试过智力,医生说只有两三岁孩童的智商,无法逆转。
收拾好院坝上的东西,陈达兰走进厨房准备早饭。“乖乖,我们进屋去玩。”杨本金将女儿手腕的绳子解开,拉着她的手进屋,逗着女儿转圈圈,24岁的杨蕾和幼童一样粘着父亲。
屋里的陈设简陋,除了一台液晶电视机,没有像样的家具家电。20多分钟后,一盆白米饭和豆子、白菜、腌菜等摆上桌,一家三口开始吃早饭。
杨蕾撒起了娇,不愿吃饭,陈达兰只好一口口喂女儿吃。
24岁的姑娘 智商仅有两三岁
孩子“咿咿呀呀”学语时,是每个父母最开心的时光。
24年前,小女儿杨蕾出生,杨本金两口子喜上眉梢,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女儿一直只能“咿咿呀呀”。
“除了‘爸爸’‘妈妈’发音准确外,别的话我们也听不懂,只能猜。”陈达兰说,她的大女儿已经36岁了,和小女儿差一轮,都是属羊的,当时为了要不要二胎的问题,两口子挣扎了很久,年迈的母亲督促着,上小学的大女儿看着别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有伴玩,也闹着要个弟弟、妹妹,“那时我年纪也不小了,下了好大决心才要这个孩子。”
别人的孩子1岁多就会走、会说了,杨蕾只能坐得稳,却站不起来,也不会说话。“1岁之前都很正常,我们以为是学得迟,没怎么在意,到2岁多才着急。”杨本金说,到市里的医院做检查,医生只说“发育迟缓,营养跟上”,也没有开药。
此后,杨本金常杀鸡给女儿补充营养,效果也不明显。女儿3岁多时,听了别人的建议买回“碘钙营养片”,可吃了老是拉肚子,“当时还以为吃错东西了,吃了大半瓶后,突然有天站得好好的一头栽在地上,浑身抽搐,幸好送医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为让孩子健康成长,杨本金夫妻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倾尽家财却收效甚微。由于智力障碍,肢体动作不协调,杨蕾没有上过一天学。
拴住女儿身疼在父母的心里
杨蕾身高1米5左右,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能自己端碗吃饭,洗澡、穿衣服和大小便都要父母照顾。
14年前的一天,杨本金夫妻到门口的地里干活,有一阵没听到女儿的动静,回家发现,女儿掉进了附近的池塘,幸好得救及时。
从那之后,夫妻俩每次下地劳作,都会把女儿关在屋里,本以为安全了,不想有次听到哭声回家一看,她爬上桌把电视机掀翻了,“怕她触电,后来我们出门做事,就用绳子系在她腰上,拴在屋里头。”
绳子拴在腰上,杨蕾自己不会解开,所以每次都系的不紧,直到前年又发生了意外,杨蕾挣断腰间的绳子,走到附近一户人家,被拴在门口的狗咬伤了。
打那之后,杨本金就把绳子系在了女儿的手腕。“刚开始她不习惯,挣扎着磨出血来了。”杨本金说,每次把绳子系在女儿手上时,心里都很痛,无奈不出去做点事,家里就会揭不开锅。“家里不能离人,就是出门做事也不敢走远。”陈达兰说,这些年来,尽管用绳子拴着女儿,她和老伴也不能同时出远门,隔一两小时就要回来看下,要不然不放心。
杨家收入微薄,家里收成好时,一年有7000多元毛收入,杨蕾有低保,每月140多元,这两年女儿多次生病住院,家里已经没有积蓄了。“最放心不下的是我们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以后谁来帮忙照顾这个闺女。”杨本金说,现在的困难都可以克服过去,但不敢往长远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