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11月11日电 (梁婷 李尧强)湖北湿地面积由减变增,现有湿地面积达216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居中部第一;全省湿地有效保护率提高至40%。
以“湿地与城市”为主题的第四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11日在武汉举行,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上述情况。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湖北是“千湖之省”,湿地资源丰富。目前,该省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已建各类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168个。其中,国际重要湿地3个,国家湿地公园63个,全省湿地有效保护率提高至40%。
刘新池表示,近年来,该省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投资5亿元人民币,组织实施了洪湖、沉湖、龙感湖、网湖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恢复面积达1.5万公顷。
数据显示,湖北省湿地面积占长江经济带内湿地总面积的12.5%。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志高认为,湖北湿地在维护长江生态安全,确保中下游饮水安全、确保“一江清水长送北京”等方面承担着重大生态安全使命。
他建议,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应尽快出台省级湿地保护条例,明确管理主体,强化保护责任;发布湿地名录,在此基础上开展湿地年度动态监测,进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考核;同时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投资支持项目”中的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认为,都市湿地修复应遵循生境条件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景观修复、功能修复的层次;通过实施江湖连通、湖泊湿地内部连通以及水陆连通修复工程,或借助水文自然节律修复,控制放养,恢复生物多样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