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鼻子把异味污染“揪出来”,宜昌有群持证上岗的专业“闻臭”女孩

  楚天都市报5月27日讯(记者陈俊 通讯员李传平)俗话说闻香识女人,可在宜昌,有这么一群80、90后的女孩,每天的工作就是素面朝天闻臭。

  她们来自一间独立的环境实验室,接受政府部门、企业乃至普通市民的委托,对产生异味的气体进行检测,用最原始的方式——嗅。

  她们接受了国家环保部门最权威的培训和考核,取得资质后持证上岗,在专业领域,她们的职业称之为嗅辨员。

  她们的鼻子每天要接触各类气味,其中大多数是有刺激性的恶臭,生活中禁烟酒吃清淡甚至不能用有香味的化妆品。闻过之后得出的报告,可以得出空气质量是否超标,是否污染影响了普通百姓生活,进而成为执法的依据。

  世界环保日前夕,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葛洲坝试验检测公司的环境监测室,解密这群“闻臭的女孩”。

  6个人闻18次,才能完成一次样品检测

  充气、标注、闻一闻、记录,从第一个人到第六个,依次进行,各自写下结论。

  25日下午,葛洲坝试验检测公司环境监测室的嗅辨室里,6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孩正在对一组采样回来的气体进行嗅辨。样品存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薄膜袋中,与另两袋经活性炭处理的纯净无味空气放在一起,三袋气体作为一组提供给嗅辨的女孩。

  存放气体的塑料袋上面有一个可以反复关合的密封塞,拿起一个打开凑到鼻子前闻闻,迅速关上再闻第二个袋子,同时将第一个袋子交给下一个。闻完三个后,在一张A4纸张上,根据表格中的选项依次填写,用符号“ooxx”来表示,最后得出自己的结果。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参数以10为基准,大于或小于这个值成为气体味道是否达标的分水岭。每个人嗅辨的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只有当6个人都认为样品存在超标情况,才会形成正式报告。

  90后女孩李雅倩完成嗅辨后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取样回来的气体会进行10倍的稀释,与另两袋无味空气一起闻,确保嗅辨更准确。所以完成一次检测就是6个人闻18次,要是10倍稀释后气味还是很浓,可能要进行100倍稀释再去闻,那就闻的更多了。

  “一些精密的仪器设备虽然也能检测空气污染成分,但恶臭酸腐等味道,也需要通过人体感官来体验鉴别,这样更直接,所以才会有了嗅辨员这个岗位。”环境监测室技术负责人王家恒说,稀释后的样品空气如果还有明显异味,就意味着很有可能超标,为此才稀释后嗅辨,这样更严谨。

  在环保部完成培训,日常工作连化妆品都很少用

  目前这个实验室共有持证嗅辨员13人,只有两名男性,日常嗅辨的主要就是6名女孩。

  作为一群靠鼻子工作的人,她们必须经过一个严格的培训考试和考核程序,才能取得资质证书,国内唯一从事此项培训考核的,是生态环保部下属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80后女孩丁双是去年通过考核取得嗅辨师员证书的,她回忆,去北京培训的前提要求就是没有鼻炎,嗅觉反应比较敏感,没有烟酒史,“不是想象的那样要达到狗狗的鼻子般灵敏,毕竟我们需要与普通人有一样的感受,才能客观得出符合大众化的结论。”

  培训的内容包括恶臭气体采样、分析,监测的对象包括各类污染源,比如化工、养殖、污水处理厂等,甚至还有居民家庭装修。进行完理论学习后,最重要的就是实际操作,三张试纸会浸泡在有臭味的液体中,比如氨气、硫化氢等,将作为气味源的试纸闻过后,要分辨出是哪一种气味是不同的,方能合格。每个人的嗅觉不同,对不同气体的反应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嗅辨员需要准确闻出异味并判断是否刺激到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与仪器检测最大的不同。

  日常工作时,丁双和同事们几乎不化妆,因为带有想起的化妆品会影响鼻子嗅觉。“虽然女孩都爱美,但大家习惯了也就好了。”嗅辨员邵晓娟说,正式嗅辨样品前,是不能吃辛辣食物的,连有刺激性味道的都不行。

  当然,休息时的她们和年轻人一样青春、活力。“周末我会打扮一下去逛街,尤其喜欢去山里接触清新空气,有时不想动就在屋里看书追剧,再做顿饭。”嗅辨员李雅倩笑着说,虽然长时间闻各种异味导致鼻子有时会过度敏感,但总的来说没什么伤害。

  深夜接到采样任务,躲在化工厂围墙下布点

  不久前的一次采样过程,令实验室的许多人感觉“很刺激”。

  5月中旬的一天,实验室忽然接到宜昌市猇亭区环保局的委托,要在当天夜里对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厂房周边排放的气体进行采样检测,“不能公开进行,必须做好隐蔽工作。”虽然多次与环保部门合作,但进行这样暗访式“秘密工作”还是第一次,大家都很激动也有点紧张。

  当晚10时许,天完全黑下来,实验室采样员与环保部门执法人员悄悄来到企业附近,这一带大灯照射光线充足,不能惊动了厂区大门的保安,他们就绕道后面的杂草小路来到围墙阴暗处。根据厂房规模和地形,很快分散布置了16个采样点,确定人员后,就携带设备就出发了。有的采样点没路可去,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在土堆里摸索前进,架设好仪器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被发现。每隔3个小时,收集一次空气样品,用真空薄膜袋迅速装好,

  采样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之后,带着不同时段的空气样品回到实验室,编号后存档,下一步就要交给嗅辨员来“闻出结果”。

  目前,这次空气采样的嗅辨气味报告已经形成,取样点多时间段分散,每一个样品都要经过6个人的嗅辨程序,24小时内要完成辨别过程,任务很重。每个人嗅辨之后得出的数值将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一旦得出气味超标结论,就将交由环保部门作为下一步执法的依据。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企业和个人主动来委托闻气味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实验室已经从政府部门合作的独立第三方,逐步走入更多行业和普通市民中。

  不久前,宜昌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生物制药厂就主动联系实验室,希望委托对该厂在生产发酵、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取样检测。“企业当时意图很明确,就是不希望有异味被周边市民投诉,一旦环保部门为此来进行执法,处罚会更重,还不如自己主动点,提前发现有没有空气问题。”实验室负责人刘冬云介绍。

  那次取样检测很顺利,后来的结果也比较正常,企业拿到报告后非常高兴。“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为环保意识和行动营造氛围,也感受到更多企业的环保自觉,这些变化才是最欣喜的。”刘冬云说,监测室现在不但接受环保部门和企业的委托,许多注重环保的市民也会找来,对新房装修的甲醛等空气问题进行检测,不过目前还只是个别高端房产,普通家庭还没普及。

  随着生态理念逐步深入,今后,监测室还会承担更多水体、乡村养殖场等地方的空气检测项目,对这群年轻女孩来说,还有更多气味等待她们去辨别。